“这是你们仨的,这是你们爹的。”

某日清晨,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周芸芸当着仨祖宗的面分了便当,结果一不小心就出了错。

明明是跟平日里一样打开饭盒,且最近连着好几日都是这般的,别说他了,周遭的同僚都习惯了,顺便还会给他一个羡慕嫉妒的眼神。虽说只是吃食而已,可其他人还真没那么讲究,随便啃两块绿豆糕垫垫肚子就成,横竖翰林院放衙很早,饿不着。

可饿不着不代表就不会好奇,尤其是跟孟谨元关系不错的秦状元。

“今个儿是什么?我不抢,给我瞧瞧吧。”

孟谨元伸手掀开了饭盒盖子,紧接着整个人都僵在了当场,且差点儿没忍住做出跟饭盒里的寿司一模一样的动作来。

饭盒里的寿司……

双手捂住脸颊,双目圆瞪,嘴巴大张,呈现一幅经典至极的呐喊状。

然而,孟谨元是忍住了,秦状元却没忍住,下意识的作出了跟里头寿司一样的呐喊状。当然,仅仅维持了片刻。

等回过神来之后,秦状元一脸难以言喻的神情,放下手拍了拍孟谨元的肩膀,半是叹息半是感概的道:“弟妹是个人才。”

孟谨元:……这应该只是拿错了饭盒吧?

到了嘴边的话,随着秦状元快步离开,最终还是没说出口。孟谨元索性懒得管那货想什么,只悠哉悠哉的吃起了他今日的午饭。横竖味道没差,就算外形略奇葩了点儿,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了,话说回来,两个饭盒拿错了,自家那仨活祖宗一定会闹腾不休吧?

想到这里,孟谨元吃得更香了。

第186章

几天之后就是孟家仨团子满周岁的好日子了。

依着这里的习俗, 所有满周岁的幼儿都会准备抓周宴,孟家自然也不例外。

话虽如此,可就拿周芸芸来说好了, 她两辈子都没参加过抓周宴,不单单是指她本人,连她周围的人都不兴这个。这也寻常,上辈子大概是周围人都没这个概念,这辈子估摸着则是因为大青山一带多半人家连温饱都不能保证, 谁也那个闲工夫操心这档子事儿?

因此, 早在多日前, 周芸芸就好生打听了一番抓周具体的流程, 包括到时候要放置的物件等等。

一般情况下,抓周物件在十到二十件之间。尽管并没有很严苛的规定具体数目,不过却有必须成双成对的说法。至于抓周物件的清单,除了几样据说的必需品, 其他还是各有特色的。

所谓的必需品,指的是书籍、笔墨、刀剑、算盘、泥土、点心、钱币、乐器等。

书籍一般以三字经、百家姓这种经史子集中的启蒙读物为主,代表意思就很明白了,无非就是指学业有成。笔墨在周芸芸看来,大概同书籍意义相同,不过听说每家每户都少不了这些, 孟家自然也不会省却。

至于刀剑,自然是指武将一类的,算盘估摸着是指适合当商人做买卖, 泥土大概是指土地有关的职业,旁的物件也多半是类似的意思。

说真的,周芸芸不是很相信,且不说是否灵验,单说真要是只寓意着这些职业的话,那么其他三教九流的行当呢?每个人都是人上人,又怎么可能呢?

撇开这些不谈,周芸芸还是很认真的为自家仨团子准备好了抓周物件。常备的都有不说,她还额外添了好几样。甚至在找灵感的时候,还往孟谨元前院书房跑了一趟,取了一枚他的印章当添头。

也亏得孟谨元是个翰林官,他那印章也就是素日里完成了书画之后盖章用的,旁的作用几乎全无,偶尔征用一下倒也无妨。

对于是否要进行抓周排练一事,周芸芸还真在脑子里转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放弃了。

横竖她本人完全不信,排练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因为抱着如此美好的想法,后续的事情才会更显得打脸。

待到了抓周的正日子,孟家盛情邀请了周、刘两家人,以及大小柳一家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