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哭笑不得的表情令皇帝也是忍俊不禁笑出声来,连连摇头。
卓思衡笑罢重新施礼道:“是而,臣要真是一人独揽考课铨选之事,不但自己或许不能服众,考绩和铨选的结果里那些经臣手而升晋的官吏们怕是也要受此牵累让人轻视,臣实在不愿见此,还望陛下成全。”
好了,台阶可给好了,现在下来对大家都好。
卓思衡说完心道。
此时天章殿内气氛也比之前轻松不少,皇帝听罢他一强一弱两条理由,笑过之后沉吟片刻,怎会不明白其中利害,再抬头时,目光可比先前质问之时温和许多:“也罢,你如果难做惹人非议,到头来那些聒噪的大小官吏还得把举任不明的帽子扣在朕的头上,朕帮你也是在帮自己,就让御史台给你分些职权。太子那边朕去说,只是你办事时多提点提点太子,别让他将差事办得不够妥帖周全,倒坏了你与朕的一番心意。”
如此一来,自己也能和太子光明正大的接触了。
卓思衡稳住激动的心情,十足平静但又以表达了充分的喜悦的语气与表情向皇帝谢恩。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又开口道:“不过此次考课铨选,你还有个难处自己没有看到,朕再给你一个恩典帮你免了后顾之忧,如何?”
第189章
卓思衡几乎是立刻就明白皇帝所指之事所指之人,可不等他开口,皇帝已然笑着步近,拍上他的肩膀说道:“你弟弟悉衡与你同朝为官,此次大察你对他避忌也不是、推举也不是,两相其难,朕打算帮你解决这两难困境。”
卓思衡心道不好,赶忙道:“谢陛下隆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自古举贤理当不避亲仇,臣执掌吏部,当心明此理,必然不会辜负陛下重托。”换而言之,这是非常礼貌的拒绝。
但皇帝似乎并不打算善罢甘休,他笑道:“朕怎会不知你品良身正,必然不会借此徇私,可吏部不是国子监,其中牵扯或许私要比公多得多。你少些后顾之忧,也好更为朕尽心竭力办事,至少这次考课铨选是你执掌吏部首次重责,出了纰漏的话……还记得朕方才的话,朕岂不要和你一起遭受非议?”最后这句话,便是警告的意味了。
卓思衡的心紧紧被攥住,可面上却还轻松道:“还请陛下取信于臣,臣必不辱陛下威声。但若陛下出手替臣周期,同僚也觉臣无用。”
“他们只会畏惧你。”皇帝看向卓思衡的眼睛,“因为他们知晓,你的背后是朕。”
他不等卓思衡再说,立断道:“况且你不打算听听朕是如何安排你弟弟为你避嫌的么?”
卓思衡敏锐感知到对话存在的可能性与危险,不再以委婉方式抗辩,只压低声道:“臣敬听陛下恩示。”
“你弟弟身为翰林院检校,朕会多留他一任在原职之上。此话由朕金口玉言,旁人自当无有,不过是留任,也绝非提升。可云山你仔细想想,以你如今身份,若经你手,你弟弟无论是留任还是擢升,哪怕是外任,都会有人背后非议短长,朕不希望自己的他日股肱尚未强垒,就先留有遗污。”
面对这警告多于宽慰的言语内义,卓思衡清楚知道自己没有权力拒绝,况且皇帝的选择非常具有实际意义:自己如果在吏部第一次就不能服众,那连带任命自己的皇帝也会受到质疑,今后许多旨意的贯彻便会掣肘,如此一来,皇帝何必要将自己推到这位置上创造更多麻烦呢?皇帝要为他自己的选择保证无后顾之忧,而卓思衡自己,也别无选择。
可这样一来,或许本能翰林院第一任结束后外放历练的弟弟却要被迫留在中枢再抄三年书,卓思衡思及此处,又觉愧对弟弟。
如果不是自己的存在,以悉衡的学识和能力未必就有如此多的掣肘,说不定同自己三年即可外放去见识广天阔地历练心性品格了。
更何况,此时皇帝留悉衡在身边,倒颇有几分“人质”的意思。
他此时要是拒绝,只怕他们兄弟俩都得失去皇帝的信任,他自己皇帝还有用处,大概不会太不好过,然而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