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于民于一方。如果不是太子殿下和永清贤弟可以今时助我,我哪能抽身行事?”卓思衡笑道。
“卓侍诏未雨绸缪,能高瞻远瞩至此,我该好好学学。”太子听了这番话钦佩再升一层。
卓思衡不敢私自居功,只道:“真正高瞻远瞩的是殿下的母亲皇后娘娘,今日也劳烦您归去后向我为皇后娘娘道一声谢,只说卓某不会辜负皇后的一番好意。”
太子多次经卓思衡叮嘱要听从皇后吩咐,听罢也点头应允。
三人不想在厅内多言而后引人侧目猜想,草草结束,又由卓思衡带太子刘煦四处转过吏部,当做实地考察。
在此之后,高永清便连同其余九位御史台同僚每日于吏部司内办公,本就因为来了卓思衡做侍郎而风声鹤唳的吏部众人此时更是雪上加霜,走路都小心翼翼,沈崇崖私下安慰众人,要他们安心做事,别只想有的没的,再说有人竟想用家中略有背景门道的亲属去走通关系给卓大人点颜色就别想了,之前有人凑热闹去给卓大人送礼,结果呢?所以,不如就踏踏实实做考课勘磨的工作,总之,熬过这段比想什么都强。
吏部众人也只好如此。
其实沈崇崖自己去安慰人也是被逼无奈,他自己何尝不怕?尤其是那些御史台的人,各个看人仿佛已经假定他们都是贪赃枉法的罪臣污吏,检查工作嘴硬心冷,不留半点余地,即便他做事踏实半点不敢逾越雷池,见了这幅模样心中也是惶惶不安。
不过他也清楚,御史台干得就是这种差事,要是慈眉善目,谁会忌惮?而吏部千转百转都绕不开一个“人”字,两个衙门办事风格南辕北辙,官吏作风行事自然也全然不同。
可就在沈崇崖花了几天时间终于适应了御史台的氛围时,却又更震惊的一件事让他五内俱焚起来。
“走?大人!这个时候您不能走啊!您走了谁在衙门里掌事?考课要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