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殿内竟有二三十人叩拜下去。

其余的人大多面露惊疑之色不知所措,却也有人似乎已明白了什么,往后捎了捎自己,以躲避这次即将发生的争执。

“圣上生死未卜,你们这个时候说赵王是什么意思?”卓思衡冷声道。

“卓相又为何谈及赵王如临大敌?”有人仰面质问,“大长公主再怎受先帝与今上器重,也终究不敌赵王正统天命,此乃事实与祖制!”

“那如果我不去,是不是就有违天命和祖制了?”卓思衡笑了出来。

但他的眼睛却没有笑。

那人正色道:“正是!此乃篡逆之举。”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尊奉当今圣上的圣旨,竟然是辱命篡逆。”卓思衡背过手去,好整以暇看着跪下的所有人,“你们也这样觉得?我应该去请赵王出面主持所谓大局?”

许是此话激怒一些权贵,他们从前就受了卓思衡在前朝的挟制与针对,此时抓准时机怒斥道:“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奉旨行事,可圣旨在何处?”

靳嘉受不了别人吵架的毛病又犯了,他上去去想说两句,却被虞雍冰冷的目光以及范希亮在后猛地扯住他衣衫后襟给止住。

卓思衡这时轻描淡写道:“圣上口谕,无有圣旨。”

于是一时支持赵王的人齐齐激愤道:“口说无凭,谁为你佐证口谕?”

卓思衡没有回答,他阴鸷的目光扫过面前争论之人,仿佛在等待什么――直到一个声音自内殿门远远传来:

“朕来佐证。”

第251章 、最终章 始必有终

在大长公主刘莘吉和瑶光公主刘玉耀的陪伴下,御辇由四名宫人缓缓抬入崇政殿,上面所倚坐之人正是当今九五之尊刘煦。

众臣见御驾临朝,错愕之余皆惊慌叩拜,在一句虚弱的平身后,当众人再次起身,却都看清了皇帝的脸。

一个人倒吸一口气的声音或许飘忽不得入耳,但近百人齐齐错愕,却足以让人将那份惊恐听得清清楚楚。

皇帝脸上的血迹已全然擦干,但身着的常服龙袍仍布满猩红斑点,脸上一半缠无有血色,另一半缠着数层明黄色的绢布,被盖住的右眼朝外浅浅透出淡淡的红影。而另一支眼睛中遍布的血丝和全无生气的目光也让人不寒而栗。

“陛下!臣恳请陛下速去诊治!”所有人都起身后,卓思衡却再度跪下,语气诚恳得近乎要落泪般颤抖。

高永清站在最前列与虞雍离得近,他清楚得听到一声喉咙发出的细小咕噜声,侧头看去,虞雍的喉头正好动了动。

他忽然想起在今上刚刚登基时,卓思衡和虞雍在他面前大吵一架后,他疑惑问过虞雍,卓相到底哪里不合你意,你们曾互相鼎力相助,为什么又与他如此针锋相对?

虞雍的回答言简意赅:“听他说话我会邪风侵体。”

大概这就是邪风侵体的反应吧。

高永清也顾不上多想,他虽知道一些宫中的事,见皇帝的模样却也心惊,于是也长拜道:“请陛下保重龙体。”

一时众人皆齐呼。

刘煦一直以来对臣下都礼敬更甚其父,可这次,他竟没有让众人起身,静穆许久后,只发出一声冷笑来道:“朕还没有去见列祖列宗,你们何故如此急切就已替朕的祖宗们安排起事来?”

方才建议赵王出面主事之人此时虽略有不安,但为首者仍能有底气对答:“回陛下,承嗣储君乃国之大事,臣等身为臣工,当为此计,此端发于忠耿之心,请陛下明鉴。”

刘煦用从未有过的阴鸷目光扫过几人,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期间他用力向卓思衡摆摆手,似乎在示意什么。

“是,陛下。”卓思衡说完转身居高临下漠然道,“来人,将方才建议赵王出面主事者押下去,关入大理寺典狱,留待圣裁。”

崇政殿里立时炸开了锅,有人求情有人希望再问,还有人不解也不敢言语,靳嘉又想开口的时候,这次是被高永清和虞雍两个人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