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的品级是不够入内的,然而中书省官员一向不论品级,每旬两次的朝议皆可参加,这也是翰林院令人艳羡的一点:不论官阶大小,入内后便能直抵政治中枢,所言所讲皆达天听。

宣德门外官员成列,不看不知道,原来京中这样多文武官员,叩拜后,下级官员列述要沉,将所奏之事秉明,皇帝于御门听政,百官杂议部分上奏,余下留到入内再议。

这是卓思衡参加的第一次大朝会,流程繁琐事项冗杂,下级官员所陈大多以弹劾为主,也有涉及政事细微末节的利弊,众官员站足了至少一个时辰大朝才结束,然而后面还有室内的朝议,只见青绿二色官袍渐渐散去,余下朱紫徐徐入门,其中夹杂少数绿袍官吏,便是一些皇上特批的参知政事和中书省的卑微小秘书们。

本朝官袍三品以上为紫,五品以上为朱,七品以上可着绿,其余皆青。卓思衡作为本次朝会那几个“万红丛中一点绿”看着格外扎眼,说不定一会儿就会被点到发言。

然而作为新科状元,他觉得自己是逃不过这次朝议发言的。

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他倒是不虚。

况且还能增长见识,临场观摩他未来活动舞台的精彩演出。

比如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