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见你,都不晓得姐姐回京了。”
张栋最怕直言不讳的人,更显尴尬,勉强笑道:“升弟还是那般性子直。我才进京,还未领官,待得安顿好了,再去拜见岳母。”
张栋这是托辞,杨升却信以为真,问道:“那姐夫何时才领得到官?”
张栋恩恩啊啊几句,称自己也不晓得具体日期,又另起了话头,问道:“升弟也不小了,怎地还未娶妻?”
杨升不爱谈论这话题,不答,正好抬头瞧见杨氏出来,便站起身来,离坐行礼。
杨氏嗔道:“一提起你的亲事,你就左躲右闪,前几年还道年小,这都三年过去,总该大了罢。”
杨升道:“这也不能怪我,谁叫我娘总寻不到与兰芝相像的小娘子。”
原来他还是忘不掉那人,杨氏暗叹一声,继续劝他,杨氏不耐烦起来,道:“姐姐,你再啰嗦,我可就走了。”
杨氏见状,只好闭口不再提。一时流霞提了水一,倒进盆里,服侍他三人洗漱。再接着张仲微带了林依,端着早饭进来,道:“今日早饭是青苗自己做的,爹娘且尝尝味道。”
杨氏指了杨升道:“这是我小兄弟,我留了他吃早饭。”
张仲微与林依连忙搁了碗筷,来与杨升行礼。杨升还没张仲微大,但既然被唤了声舅舅,就得拿出见面礼,他上下摸索一阵,发现昨日出门匆忙,忘了带钱,便扯下腰间玉佩,递与张仲微。
杨氏拦住他,责备道:“你越长越回去了,此玉乃杨家家传之物,怎能拿来赠人。”
杨升不好意思一笑,道:“不知外甥大,没备见面礼,只能下回补上了。”
杨氏催他道:“赶紧吃两口家去,免得娘担心。”
杨升满不在乎道:“反正我一夜不归是常事,娘不会放在心上。”
杨氏忍不住拍了他一掌,将筷子塞到他手里。杨升端过一碗面,吃了两口,大赞:“这是谁人做的,味道胜过我家厨子做的,只是这擀面的手艺差了些。”
林依道:“是我丫头做的,舅舅觉着好,就多吃些。”
杨氏听杨升提厨子,想起件事来,问道:“你昨日出门,怎没带小厮?”
杨升一口面噎在嗓子里,猛咳一阵,推开碗筷就跑,道:“我吃饱了,走了。”
杨氏回想他以前的行径,猜到他是甩开小厮,偷溜出来的,急忙追上几步,喊道:“径直回家,不许乱逛。”
远远的,听得杨升应了一声,也不知讲了甚么,杨氏连连摇头,叹道:“自我爹去世,家里就无人管得住他了,成日东游西逛,也不晓得成个家。”
张栋吃了一口面,也赞青苗手艺。林依见他老人家终于没挑食,大喜,忙道:“昨日去菜市买了根茼子骨,青苗半夜三更就爬了起来,炖了好几个时辰,才出来这味道。”
张栋喝着奶白色的骨头汤,再一想流霞方才行径,就有想换人的意思,但青苗是儿媳的丫头,他开不了这个口,只得把念头打消。
众人吃罢舒心的早饭,流霞上来收拾碗筷,林依道:“青苗熬了半夜,我叫她补眠去了,劳动你一人忙碌,莫要见怪。”
流霞不自主看了杨氏一眼,诚惶诚恐道:“二少夫人哪里话,这本就是我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