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侄孙子,便只自己出去,留下林依陪她讲话儿。
李舒羡慕道:“还是你婆母好心,不禁体谅自个儿媳妇,还能体谅侄媳妇。”
林依望着她笑道:“我婆母待你比待我好,还特特送个人来与你分忧。”
李舒知她指的是小坠子,忍不住捂嘴笑了,但又见张八娘在一旁,不敢打开来讲,只得转了话题,赞她们送的礼很吉利,她很喜欢。
张八娘见到襁褓中白白胖胖的小子,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抱着不肯撒手。李舒与林依见到此情景,都暗叹了一口气。
几人正说着话儿,张浚明迈着小腿儿冲了进来,看见桌上有糖,跳着就要抓,嘴里喊着:“娘,糖,糖,娘……”
他的奶娘忽匆匆赶进来,慌忙将他搂进怀里,道:“小少爷,客人在呢,咱们出去。”
李舒嗔怪道:“不就是讨个糖,这里也没有外人,看你吓着他。”说着招手叫张浚明过来,将他抱至膝上,拿了糖喂他吃。
林依见李舒待庶子有如已出,并不因有了嫡子就冷淡于他,很有几分佩服,扪心自问,她肯定是做不到这点的。
吃酒时,方氏因欠着杨氏的钱,生怕她讨,话都不敢多讲一句,昔日的风采荡然无存。林依沾光,落了清静,愈发佩服杨氏有计谋,制服了方氏不说,还让她两口子觉得占了便宜,讲不出二话。
张家根基不在北边,亲戚甚少,来客在多是张伯临的同僚夫人,吃过酒,略坐了坐便散了去。
厅内只剩下张家自己人,张梁便命人收拾了桌子,取出一摞媒人送来的帖子,递与杨氏瞧,请她帮张八娘挑上好夫婿。
张八娘一听说那是写了男方生辰八字、家庭概况的帖子,羞得扭身就跑,叫也叫不住。
杨氏好笑道:“她是再嫁,自己作得主,却害羞成这样子。”
张梁拱手道:“那就只能劳烦大嫂,帮侄女挑一挑,选出合适的,再拿去与她瞧。”
他们你一句我一句讲得热闹,完全视方氏为无物,气得她差点摔了茶盏。李舒也不愿耽误张八娘的终身大事,便领着自家房里的两名妾,走到方氏面前,邀她去房里瞧嫡孙。
锦书与青莲,都是调教过的人,极会看李舒的眼色行事,不等方氏开口,就一左一右将她扶起,笑嘻嘻道:“二夫人,快去我们大少夫人房里瞧小少爷,小少爷想祖母呢。”又朝后唤小坠子:“郭姨娘,快些帮二夫人拿着帕子。”
几人不容方氏插嘴,一阵风似的把她卷走了,看得众人都乐。且不理方氏在李舒房里怎样看嫡孙,厅内这几人没有她的干扰,很快挑出了两名人选,一家住在东京城内,一家则就在这祥符县。东京城里的那位姓罗,是个落第书生,如今与张梁是同行,靠坐馆为生,妻子早亡,留有一女,年方十四;祥符县的这位姓时,家中做着大生意,颇有钱财,他也成过亲,媳妇年前让他给休了,留有一子,今年五岁。
林依凑在杨氏身边看完,忍不住问道 :“那就没那未成过亲的?”
杨氏指了指剩下的那堆帖子,道:“自然有的,不过不是家贫如洗,就是身有残疾。”
林依一想也是,就算开明如现代,离过婚的女人,身份也就减了,更何况是千年前的大宋。不过,等她将罗、时两人的帖子又仔细看了一遍,就明白了杨氏的用意这两位,都是父母早亡,张八娘若嫁过去,便无须在婆母面前立规矩。
不过林依有一担忧,当时就讲了出来:“没有婆母,固然不用立规矩,可这样一来,男人也就没了管束,八娘子又好性儿,岂不是让他们能够为所欲为。”
张梁与杨氏都觉着她讲得有理,思索起来,过了一时,张梁拣起罗书生的帖子,道:“如此看来,还是选这书生妥当,到底是读书人,做事不会太出格。”
林依暗道,那些出格的事,只怕大都是读书人做出来的,没读过书的,还想不出来呢。张梁也是读书人,这话她不敢当着面讲出来,只好道:“还是把两张帖子都拿去与八娘子瞧瞧,万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