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又怕杨氏怪罪,忙走进厅里去,道:“大夫人,我去劝劝三少夫人?”
流云嘀咕道:“有甚么好劝的,直接塞块帕子了事。”
流霞一掌掴去,骂道:“三少夫人是主人,岂容你这奴婢多嘴?”
流云委屈,欲申辩,杨氏冷冷看她一眼,道:“不懂尊卑的妮子,打得好。”
流云吓得冷汗淋漓,缩了头,不敢再吱声。
流霞又请示杨氏,如何待田氏。
杨氏还带着气恼,道:“不必管她,哭累了,自然就歇了,若旁人问起,就说她思念亡夫,这才哀切不止。”
流霞应了,退至一旁。
杨氏想起田氏被撕开的抹胸,就心神不定,于是命流霞请来张仲微,道:“田氏承蒙时大官人相救,该备个酒谢他。”
这话在理,纵然张仲微对时昆没好印象,也不得不答应下来。回去转告林依,让她做准备。
隔日,时昆接到帖子,笑一声“张编修做了祥符县父母,倒离我很近了些”,吩咐长随备厚礼,动身赴宴。
张仲微到外面待客,林依在里面清点礼物,大小盒子摆满了桌,这时昆,竟是上到杨氏,下至张家新来的小丫头,一个没落下,人人都有份,让人不得不感慨,如此八面玲珑的人,怨不得生意做得好,发大财。
林依注意到,除却三位夫人,就属送与青苗的礼最厚,锦盒里盛的,竟是两支镶珍珠的金钗,光彩夺目,把流霞这姨娘的礼都压了下去。
林依心知有缘故,没有声张,待其他人的礼物都分发了下去,才独留下青苗,将那锦盒递与。
青苗打开盒子,见是一对价值不菲的金钗,吓了一跳,忙丢回林依手里,道:“这礼太重,我收不起。”
林依道:“收不收得起,由我说了算,但其中有甚么缘故,却得由你告诉我。”
青苗不是扭捏之人,大大方方把在工地上的一些事讲了,道:“二少夫人,你是晓得我的,不愿与人做小,时大官人把我想差了。”
林依盖上盒子,道:“那这份礼,还真是收不得,待会儿叫二少爷还与他。”
青苗笑道:“还是二少夫人懂我。”
林依见她脸上带笑,眼里却是惆怅,不免暗叹一口气,起身开了自己的首饰匣子,取了一只珍珠簪,递与她道:“这是大夫人自衢州带来与我的,虽比不上时大官人的那两支,但也算好的了,你且拿去戴罢。”
青苗摇头,不肯接。
林依也知道,青苗的惆怅,不是为金钗,但还是把珍珠簪插到了她头上,道:“这是奖励你有骨气。”
青苗谢了赏,告退出来,顺着天井新移的一排海棠,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竟走到了外面去。合该她与时昆有缘,才出门,就遇着了。时昆见了她,又惊又喜,道:“我这几日生意忙,不能在工地待着,匆忙去了两次,却又没见着你。”
青苗没好气道:“那又不是你的地,不消劳烦时大官人每日去盯着。”
时昆笑道:“你还是这脾气,不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