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3)

林依又取了农书来翻,道:“甚好,如此便我来取罢,唤你青苗,可好?”

青苗爬下磕头,谢她赏名儿。

突然外头传来吵闹声,林依叫青苗出去打探一番,原来是冬麦嫌自个儿名字土气,央张梁换一个,张梁欣然同意,正要拈须耍文,方氏却道,一个丫头,配个土气名字正合适,冬麦不知撺掇了张梁甚么,就叫他与方氏吵了起来。

林依正听青苗讲述,杨婶在窗外探头,嘻嘻笑道:“丫头换得正合适。”林依作势万福,谢她的好主意。杨婶朝院门口指了指,道:“我可不是来说笑的,有人寻你哩,说是替你种菜的。”

林依还不知青苗底细,不敢留她一人在屋里,遂带着她一起出去,问那寻来的佃农道:“何事?”

那佃农喜气洋洋道:“这几日暖和,地里的菜提早熟了,我来问三娘子一声,今日收,还是搁几日?”

林依喜道:“自然今日就收,城里收菜人等着哩,白放着烂掉了。”

她带了青苗,随着那佃农匆匆赶往田间,放眼望去,那景象比收第一亩白菘时更为壮观,数十辆板车,满装着黄瓜、豇豆等菜蔬,马不停蹄地朝城里送,一辆车往往要倒腾好几个来回才算完。

青苗跟着林依瞧了一时,问道:“三娘子,你不跟去城里盯着些,叫他们瞒报怎办?”这正是考校她的好时机,林依随手指了辆板车,叫她跟去,到收菜人那里盯着,待到菜卖完再回来。

晚上青苗归家,带了一沓收据与林依,赞道:“三娘子好心思,交一车菜,收一张条,都是不见现钱的,难怪你不急着跟去。”

林依笑而不语,接了收条,道声辛苦,接下来几日,还让她去押车。待得两百余亩菜尽数卖完,林依亲自去了趟城里,与收菜人对账,瞧得数目分毫不差,暗自点头,暂将卖青苗的心压下,留在身边作个帮手。

[正文 第四十九章买屋受挫]

林依菜地丰收,杨氏亦是兴高采烈,领着田氏与流霞,亲自动手收拾了一间干爽透风的房间,将青苗送来的各式菜蔬储了半屋子。流霞听闻林依此番赚钱不少,十分好奇,摆完菜,留住青苗问道:“你家三娘子挣钱不少罢?”青苗笑道:“我一个丫头,哪里晓得这些。”流霞又旁敲侧击问了好几遍,还是甚么也没问出来,只得放她去了。

田氏感叹道:“林三娘调教得好人儿,口风这般严实。”杨氏脸上竟现满意之色,与流霞道:“林三娘果然不错,谁曾想她转眼换了丫头,自己得了助力,讨好了二老爷,还与二夫人添了堵,真真是一箭三雕,咱们不曾看走眼。”田氏明白婆母心中打算,疑虑道:“爹正当壮年,还要纳妾……”杨氏打断她的话,语气不善:“先前的几个妾为何生不出儿子,缘由你不晓得?教了你这些年,还是个榆木脑袋。”杨氏待谁都是和和气气,唯独对着寡媳没有好脸色,田氏委屈垂头,直咬下唇。流霞忙打岔道:“大老爷早上不是说有事与大夫人相商的,咱们这就过去?”

杨氏待这个丫头,倒比儿媳好些,闻言收了怒色,叫她去请张栋,自己则由田氏扶着,走到他们大房那边的堂屋坐下。

张栋进屋,先朝四壁瞧了两眼,叹道:“都怪咱们穷了,要分这劳什子的家,把个堂屋也变小一半。”杨氏瞧他一眼,道:“若没分家,要事敢在堂屋里讲?就是藏到卧室,还要惦记着关窗呢。”

张栋一想:“那倒也是。”就笑了,走到八仙桌上首坐下,道:“今年地里收的粮食,全与了二弟,咱们分得的那几十亩地,要等到明年秋天才有出产,这年把的时间,吃甚么?”

杨氏点头叹道:“岂止没得吃,借的外债,利滚利的,不加紧还清,苦日子还在后头。”

张栋将花白胡须捋了一捋,问道:“夫人与林三娘相熟?”

杨氏笑道:“她住着咱们的屋,又在咱们家搭伙,岂有不熟的。”说着朝一间偏房指了指:“那屋子堆的菜,就是她拿来的。”

张栋捋胡须的手停了下来,道:“正是要与夫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