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梁端着老爷架子,教训方氏道:“往后不得肆意行事,凡事须得先问过我。”
方氏才回来,哪敢讲半个不字,忙欠身应了。
张梁走后,方氏才朝椅子上坐了,大有劫后余生之感。李舒待她倒如从前一样恭敬,服侍她吃过茶,又主动将家中账本奉还。
方氏虽感激李舒,但该做的一点不含糊,客套话都不讲一句,就把账本接了过来。但她只翻了几页,眉头就皱了起来,问道:“怎么只这一点子钱?”
张家如今只有六十亩地,本来就不富裕,加之她在方大头那里亏了二十贯,可不就只有这点钱。李舒应道:“两位少爷带走了盘缠,账上的钱就去了大半,加上这两个月的各项日用开销,的确所剩不多。”
方氏嘀咕道:“还不是因为你房里的下人多……”
甄婶听不下去,插话道:“二夫人临走时,大少夫人房里的下人就是她自贴嫁妆钱养活的,并不曾花公账上一文钱。”
方氏恨不得叫李舒将整个张家都养了,但她才得了李舒的恩惠,这话不好意思讲出口,便坐在那里长吁短叹:“账上无钱,一大家子人要养活,这可怎生是好。”
李舒在方氏那里,连一句好话都听不见,才不愿意替她养家。便只出主意道:“二老爷想与林三娘合伙养鹅呢,听说二夫人是与她合过伙的,不如还是照旧?”
方氏来了精神,忙将账本又翻了几页,见养鹅那项的收益是二十四贯,除去一贯钱的本钱及所借的占城稻,还有二十贯出头。她惊喜道:“养鹅竟这样赚钱。”
李舒巴不得方氏自己能赚钱,好不眼热她的嫁妆,忙怂恿她去寻林依,商议再次合作的事情。
方氏合了账本,欢欢喜喜到林依房里,见她正在悠闲剪纸顽,不禁奇道:“三娘子没去田里照看?”
林依才听说她回来,没想到这样快就见着,答道:“那几个佃农都是做熟了的,不消我时时盯着。”
方氏朝桌边坐下,取了剪纸来瞧,称赞几声手巧,道明来意:“我还与三娘子合伙养鹅呀?”
林依早料到她迟早要来,取出一张写好的契纸,道:“我还是让一成利与二夫人,本钱一人一半。”
方氏对此分法自然是满意的,就接过契纸来瞧,见那上头写着她需出本钱二十贯,立时愣了:“怎么这样多?”
林依解释道:“我瞧养鹅有赚头,新添了七亩苜蓿地,鹅养多了,院子里歇不下,就还在那近前搭建了两间鹅舍,这二十贯里头,含有买地的钱,与盖鹅舍的费用。”
方氏不满道:“买地的钱怎么也要我出?”
青苗暗地里白了她一眼,道:“二夫人,既是合伙,怎能只叫我们三娘子出地?先前那三亩苜蓿,就没算你的钱,这回有十亩,可不能再让我们三娘子一人出了。”
方氏讲不出反驳的理由,又拿不出十七贯钱,犹豫道:“要不从分红里扣?”
青苗扑哧笑出来:“二夫人,哪有这个理。”
“怎么不行?”方氏着起急来。
林依早就想好了对付她的办法,忙道:“二夫人若是暂时拿不出钱,何不先少合伙几亩地?”
方氏见有解决之意,便问:“怎么说?”
林依道:“还同先前一样,合伙养五十只,如何?”
方氏愿意,却又疑惑:“那你剩下的几亩地怎办?”
林依笑道:“少不得我自己一人承担了。”
方氏暗自惊讶,没想到两个月未见,林依财大气粗起来,竟有能耐独自承担那许多的成本。她签过五十只鹅的契约,回去与李舒感叹:“没想到林三娘也有发财的一日。”
李舒不以为意,道:“二夫人言重,她不就多养了几只鹅,发甚么财。”
方氏嫌弃她没眼光,与她算账,林依十亩苜蓿地,养了五百只鹅,至少能赚三百多贯。李舒犹道:“三百贯也算不得多。”
方氏恨道:“鹅不比猪,出栏快着呢,两个多月就能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