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1 / 2)

杨氏待她与林依走后,问张栋道:“你何时变得这样小气,侄媳妇想回趟娘家,你也不愿意?”

张栋皱眉道:“我哪里是小气,只是当下党争正烈,须得避一避嫌。”

杨氏不解,奇道:“当初大郎要娶李太守女儿时,你怎没想到避嫌?”

张栋背着手踱向小窗边,叹气道:“此一时,彼一时。”

他未明讲,杨氏已然明白,定是张伯临成亲那会儿,李简夫风头正劲,而如今却处于劣势了。她突然想起张仲微与李简夫也有些关联,忙问道:“要不要提醒二郎一二?”

张栋仔细想了想,摇头道:“局势未定,不必过早惊慌,待他授过官,我再提点提点他。”

杨氏点头,取来件衣裳与张栋披上,笑道:“我看二郎是个警醒的,不然怎么没收青莲那丫头。”

张栋也笑:“甚么警醒,歪打正着,运气罢了。”

杨氏偏了心,嗔道:“那也算有福气。”

第九十七章 李舒新孕

李舒与林依在船头分手,回房寻张伯临,道:“我欲先回娘家探望父母,已求得大老爷与大夫人允许,却不知二老爷与二夫人许不许。”

张伯临思忖,他能中进士,李简夫帮忙不少,就算不是自家岳丈,也该前去拜见一番,便道:“我去与爹娘讲。”他到了父母房中,禀明意思,张梁当即同意,方氏正欲提反对意见,张伯临瞧出她心思,忙道:“娘,你儿才中了进士,你去见亲家,多有颜面。”方氏脸上得意之色立现,腰也挺直了,那反对的话,就没讲出口。

张伯临暗暗松气,顺利完成任务,回房向李舒邀功。夫妻二人卿卿我我了一阵,李舒便唤人来,吩咐遣派几人打头阵,先上李家去报信。

一路风光绮丽,很快抵达雅州,李家已有人在码头候着,见船只靠拢,立时上前迎接。李家来接的人多,一时间前呼后拥,气势非凡,一行人到达李家,李简夫亲自来迎,男人们被请入正厅,女人们则由李舒带领,朝内院去。李夫人已在垂花门等候,先与杨氏、方氏见过,再拉过女儿瞧了又瞧,突然叹了一句:“舒儿瘦了。”

方氏听了这话十分不喜,暗自嘀咕,张家又不曾怠慢于她,她自要消瘦,能怪何人。

李舒却小声与李夫人抱怨:“成日不是白菘就是萝卜,能不瘦才怪。”

李夫人怕方氏听见,忙轻掐一把,将众人引进厅中,分宾主坐了。丫头们端上茶来,一色青白釉花口盏,洁白温润,如同莲花朵朵,好不漂亮。因方氏捧着那茶盏看篮子久了些,李夫人便道:“我这里还有套新的,未曾使用过,叫人取了来,与张二夫人带回去。”

方氏听出了这话里的意味,哼道:“我哥哥家也有这样一套茶盏,我瞧着有些想像,因此多看了几眼。”

李夫人晓得方氏的哥哥方睿,因张伯临娶了李舒,时时在家中气得跳脚,于是就偷偷笑了,不再取笑方氏。

杨氏虽也不喜方氏,但到底都是张家人,见李夫人这般不给脸,就有些不高兴,当即称坐久了船,想要歇一歇。李夫人正想与李舒单独讲话,闻言,忙吩咐丫头把她们领去客房。

只是杨氏想歇而已,方氏并不想走,却还是被丫头请了出来,满心窝火,与杨氏发牢骚道:“当初伯临要娶李家女,我就是不同意的,大嫂你瞧她那个娘,两只眼睛恨不得长到头顶上去。”

杨氏也是瞧不惯李夫人,但还是安慰方氏道:“只要儿媳好,便好,理她娘作甚。”

方氏仍旧不满,但还是有些害怕李家权势,不敢大声叫骂,只在心里腹诽,随丫头去了客房。

且说李舒留下,与李夫人好一通抱怨婆家,李夫人心疼道:“当初就叫你不要嫁,你自己非要朝火坑里跳。”

李舒闻言又扭捏起来,道:“官人待我还是好的。”

李夫人道:“他哪里好了,我怎么没瞧出来,家中贫穷,害得娘子顿顿吃青菜,面黄肌瘦,这也叫好?”

李舒不答,只红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