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申玉怔怔立着。
“说来也是缘分。我这些日子心烦得慌,常去听经闻道,碰巧遇见一位云游的老师父。”男子笑容和煦,别有深意地瞧了他一眼,“这位老师父好像在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若是有幸,或许还能赶得上除夕夜的团圆饭--蔡当家,你人脉甚广,不妨帮忙打听一下。”
说毕,侧目一瞥。蔡申玉浑身一震,骤然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门侧缓缓走出一个人来。
那人裹着麻布斗篷,篷内露出一角灰色僧衣,双手拢着,极为拘谨。蓬帽罩过了头,看得见参差不齐的花白胡须风中颤动,一呵气,棉花似的白色便打个滚摔了出去,一对凹陷的眼睛总会在这时愧疚地往地上看,眼底泪光闪动。
蔡申玉傻子似地发呆。帽沿下的眼睛惴惴不安瞧了他一眼,继而低头,半晌,又忍不住再瞧一眼,这才踌躇地将手抽出袖口,慢慢在他脸上抹了两把。也许是布料粗糙,他的眼角红了一片。
老人胆怯,颤巍巍想要收手,却被他一下子死死揪住袖子,再挣不掉。
年轻男人笑吟吟望着这一举一动,末了轻唤一声“雀娘“,但见老人身后款款走出一位丫鬟打扮的小巧女子,上前搀扶老人另一边手臂,神态恭谨,可惜左脸处似被烧伤一般留着一大块痂子。
“这姑娘也是无家可归,一路来照料老师父生活起居,若蔡当家不嫌弃,再卖我一个人情,将她和老师父一同安置下来,在下感激不尽。”这时,男子忽然朝他狡黠一笑,不紧不慢拆了腰间锦囊,掏出一个圆溜溜的东西来,“差点忘了--怪我粗心,昨夜将那串铜环簪子还你的时候,一不留神,就掉了东西。”
展开手掌,掌中一颗珍珠银亮剔透。男子笑着把珠子放回他的手心。
“物归原主。这一次,总算齐全了。”
他原本僵着不动,珠子落手,周身上下的经脉仿佛便被一掌打活,猛地一下激灵,抬头看向眼前之人。男子只是微笑。他空白了片刻,突然攥紧了老人的袖子,颤声说了句“我去去就来“,接着疾步赶至柜台,匆匆嘱咐了二柜两句,未及众人惊诧,人已冲出质库大门,朝怀颖坊的另一头疯了似地跑去。
男子望着他背影渐远,淡淡一笑,举步走向停靠墙下的一辆乌木缁车。
“既然来了十二里,顺路去吃聿京老字号的什锦年糕可好?”他轻轻打起一角竹帘,笑语低沉。
却是蓦地一愣。
昏暗的车厢之中,乌幕四合。一点如豆灯火还在。而车中之人斜斜靠着一只方枕已然睡去,双眼闭合,呼吸均匀,怀中一沓文书案宗七零八落,手上居然还勒着一卷。那些手指绷得很紧,露出一丝焦躁,并不像安眠之人所有。他怔了许久,唇边早已没了调侃,终究还是没奈何地苦笑一声。满是疼惜。
褪下外袍时,一点声响都不曾惊起。他俯身给那人拢上,还不忘仔细掖好每一个边角。
“辛苦了,“呵了一口暖融融的呼吸在那人耳际,他神情温柔,“陶相。”
聿京,腊月二十九。大雪初霁。
禅觉寺夜遭洗劫,匪徒纵火烧山,待官兵赶到之时已不见半个悍匪人影。官府封查长生大殿,本为清点寺中遗失财物,竟意外查获?i疏金币,一时震惊朝堂。御史府奉旨封山,押回寺中诸僧,连日问案。
通敌之罪非同小可。因而寺中金银多为高官士族所捐,朝中文武大肆猜疑,彼此诬陷。
国舅家幺子俯首认罪之后,外戚惊慌,推卸罪责。以大丞相为首的一派官员顺水推舟,主张彻查京内大小官邸,一律不得借故豁免。
通敌证据确凿者,斩。
合谋窝藏赃物者,斩。
私受地方贿赂者,革职查办。
士族于军中有直系亲属者,每年二、六、十月须由御史台遣派专人前往清查府内财物。
抄禅觉寺,开长生大殿,一切金银谷米皆归国库所有。即日起,百官捐物须经司农寺,少府寺,水衡都尉三方审阅,列清明细单据,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