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窗户的面积,这样既能保持通风,又能减少湿气的侵入,还能防止过大而入射的阳光太强。窗户基本是将合页安装在上侧,这样,窗户外掀,即使下急雨来不及关窗也不会一下子淋进雨来。窗户上还安装了薄纱,这样能够防止窗外蚊虫飞进仓库进行繁殖。
而今天增云去圣医堂验收货架子,然后指挥伙计们按照类别摆放。
货架子最下面的底层距离地面有一尺半以上,充分隔离地面的潮湿。在每层架子上都铺了张芦席用来防潮,然后每层都用布包了生石灰,万一空气湿度过大,生石灰就可以吸潮。可以摞放的草药袋子要呈“井”字摞放,充分保持通风。
每次增云站在那里指挥着店里的伙计干活的时候,都会有人不服。
增云让做什么,他就会问为什么,生怕按照增云的话做了就错了。增云每次发完指令之后都需要好一番的解释与沟通,解释清楚自己让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和理由,等沟通完了再让他们开工。
增云专注地指挥伙计们干着活,高少爷却在一边观察着她,总觉得这个小姑娘实在太特别。这些日子恍惚间觉得自己听一个女娃子的话这么折腾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但一想起就是这个女娃子将两根长了霉点子自己打算处理掉的人参恢复如初的时候才能确定自己这么做是没有错的。
临走的时候增云告诉高少爷,明天开始那些有特殊储存要求的药材的整理,他才反应过来,急忙道谢。
增云去柳记蔬菜铺子取了烂菜叶子回到家中,赵氏已经将西瓜种子都播种完毕。两人把蓑草垫子盖好,就回屋歇息了。
第二天是九月初一,家里的柴火烧没了,需要去晓市(也就是现在的早市)买,柴火基本都是临近的村子里的人打好柴火一大早赶来卖的。两人去的时候晓市都快散了,赵氏急忙拉着增云找卖柴火的,整条街就只有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儿还有一大堆的柴火没有卖掉,增云看这一大堆柴火能有二十来捆。
两人上前问价钱,男孩儿道:“两捆二十文。”
平时都是十五文一捆的,现在相当于十文一捆。增云问为何他有这么多柴火,男孩儿说自己就是镇子上的人,每个村子里的人来卖柴火,到最后卖不掉的时候又着急回村都会卖得很便宜,他就接下来,然后接着卖,这样他就能赚个差价。
第十四章好奇
更新时间2012-11-30 10:05:26 字数:2208
增云就跟他讲价:“以后每天晓市一散你就给我家送去两捆,每捆八文怎么样?”
男孩儿自己是五文收来的,如果每天她都要两捆,每捆八文也赚了些,就同意了,增云给他看着这堆柴火,男孩儿背着两捆随着赵氏送到赵府去了。
等赵氏和那个男孩儿回来的时候,晓市早已经散了,增云替他卖了十七捆共一百七十文,递给男孩儿。
男孩儿要给增云留五文,增云说什么都没要,说道“你只要保证每天能给我家送去两捆柴火就成了,可不能因为卖给我便宜就全都卖光了而不给我送哦!”
男孩儿笑道:“哪里,我一定坚持每天给你送去,你放心吧!”
道别后,男孩儿就将剩下的没卖出去的柴火背回家去了。
增云向赵氏感慨这个男孩儿倒是挺会做生意的,赵氏则不以为然,人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大的孩子而且是男孩子自然会想法子赚钱养家了。
路过一条街的时候,增云感觉赵氏瞧见一位男子楞了一下,然后赵氏低下头赶紧拉着增云加快脚步回家了。增云当时只看见那位男子像是衣衫不太整齐,刚从那条街出来,正在整理衣衫,没有注意到自己母女二人。
回家后赵氏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增云就问怎么了,增云在记忆中没见过此人。
赵氏叹口气道:“我看见你三叔了。”
增云对这位三叔从来没有印象,来到这个时代就没见过所谓的三叔,没想到在那条街上见到了。
增云问赵氏:“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