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授业的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吾等学识几多渊博,而?是让他们进学有所精益。”

西配殿内,陈今昭在指出问题所在后,又一针见血的总结了句。两旁已经平心静气?的沈砚与鹿衡玉二人,提笔不?时写写记记,若有疑问就会?当场提出,而?后由陈今昭解答,或由三人一齐商讨。

端过茶碗,吃上一口清茶润润喉,她按着宣纸上列出的条目顺序,接着道?:“依照吾等目前情况,可?依两方面?来行授业。一为因材施教,二为学不?躐等。因材施教为孔圣人所倡导,《论语·先进》有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由此可?见,学生万不?可?一概而?论。所谓文以载道?,雅俗共教,是咬文嚼字或是通俗易懂,吾等要看授业的学生……寓教于乐也必要贯穿两者之间,趣味二字亦是授业之要点,用?得好,也不?失为利器。以《三字经》开篇做例,设想一番,首段辅以孟母三迁的典故穿插讲述,学生会?不?会?更明其理?,授业会?不?会?更易一层?沈兄你最擅引经据典,不?妨想想,《说文解字》中可?否予以运用?……”

敞开的槅扇窗外,姬寅礼等人透过窗户望着殿内这一幕。

居中位置之人,轻言细语的提出授业问题所在以及改进意?见,分条析理?,言之有序,甚至一些新颖观点不?禁令人耳目一新。若遇质疑也会?耐心解答,亦会?从善如流接受旁人好的建议,不?时也挽袖提笔濡墨,在旁补充记录。

偶尔说到几处精妙见解时,那人清润的眼眸就会?发亮,眉目间更是藏不?住的神采飞扬,自信从容,令人只觉其真可?谓是,少年?不?负凌云志。

姬寅礼隔窗望着,略有失神。

公孙桓捋须很是欣赏,“见解不?俗。说来,三杰也算各有千秋,不?枉担了个杰字盛名?。”

说到这,他不?由叹气?,到底是江南风水养人啊。就他们西北那黄沙蔓延之地,恐难以养出如此钟灵毓秀之人。

且这殿中不?仅有这神清骨秀的探花郎,还有另外两个文采、姿容皆惊艳的年?轻官员,更是令人唏嘘,当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兀自感叹完后,公孙桓方后知后觉的察觉殿下的异常沉默。转眼看去,却见他们殿下此刻正阖眸捏着眉心,面?上神情似烦躁,又似极恼。

公孙桓心里咯噔一下。跟了殿下这么多年?,他几乎还是头一回见殿下露出如斯躁郁的神情。

不?由心中几度揣度,殿下可?是遭遇了何等无解之难事?。

第30章 第 30 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陈今昭输完自?己的观点, 其余二人又?各抒己见予以补充。三人再次商讨过后,对后续授业之法,皆已略有所悟。

因为初次尝试授业新法, 沈砚与鹿衡玉到底心中?未定, 故由陈今昭来先行示范,他们二人则暂且在侧旁听。

“今日我来且先不说课业, 不妨容我先认识诸君如何?”

进殿后陈今昭就将手里书卷放在阿塔海桌上,对满场的沉默以待视而不见,依旧笑吟吟道,“记得?前段时日,在场诸君中?就有好几位去我家中?, 与我冰释前嫌了,怎今日再见诸位如何反以冷眼视我?莫非, 是当日我记错了, 咱们之间的嫌隙仍在?”

在场不少莽汉有些不自?在了, 躲避着对方含笑温润的目光,脸上也没了先前那气哄哄的模样?。

陈今昭的目光落到面前的汉子身上, “阿塔海参领,难道你也待我有意见?莫非当日你来我家拜会时,我有招待不周之处?若有的话,还请参领提出,我有则改之。”

阿塔海当即坐不住了, 尤其想到当日去这位探花郎家中?时, 受到对方老母亲热情的招待, 再想到对方那清贫如洗的寒舍,心里更是过意不去。

他满面涨红,讷讷道:“没, 对你没意见……”

此时,不单是陈今昭,在侧旁听的沈砚与鹿衡玉两人,面上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