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之前一样,一切如常,一个人生活。

等到夏初,京城的调令下来,他要启程返京了。

李青辞照常收拾行囊,一刻都没有多等,时辰一到,他就乘着马车离去。

没什么好等的,玄鳞总会来找他的。

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一路颠簸折腾,马车换成船只,船只又换回马车。

行到一处,天气实在炎热,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马儿也累得抬不起蹄子。

李青辞便让人在原地修整,旁边恰好是一条河流,他牵着马去喝水。

这时正值夏汛,河水泛滥浑浊。

李青辞牵着马,有些纠结,别把马儿喝坏了肚子,回去他自己怎么走。

可是手里的马儿喷着热气,刨着前蹄,脑袋一个劲儿地往河边伸。

李青辞叹了口气,稍微松开一些缰绳。

马儿喝水的间隙,他下意识地打量此处的地势,不远处就是成片的村庄,这河堤修得有些浅了。

思绪漫无目的,直到一声尖锐的哭喊声响起,李青辞才回过神来。

“囡囡!囡囡!别怕!娘这就来救你!”

河中有人落水,抬眼看去,就见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浑浊的河水中上下起伏,身影若隐若现。

扑通一声,小姑娘的娘也跳进了河中,但是她离得远,河水流动较快,离小姑娘还有一大截儿距离。

岸上有两三个汉子在快速奔跑,想从岸上跑到小姑娘身前拦截她。

李青辞快速扫视一眼,当机立断。

他朝水中纵身一跃,快速游到河中,拦在小姑娘前头。

小姑娘虽然只有十一二岁,但是她个头长得不低,有些重量,再加上她落水惊慌,手脚一直扑腾,李青辞抱着她踩水有些吃力。

这时,岸上赶过来的几个汉子,扑通跳进水里,游到近前把他二人拉过来。

前头泅水的汉子,一看就是个浪里白条,水性十分好。

他接过李青辞手里的小姑娘,一边抱着人踩水,一边还能张嘴跟李青辞道谢。

“多谢您救命之恩,上岸后您一定要来家里吃顿饭,让我们好好感谢您。”

李青辞抹了把脸上的泥沙,眯着眼摇头。

一行四五个人朝岸边游去,李青辞缀在后面。

突然,他小腿抽筋,一个浪头打过来,他登时被淹在水里。

手脚一旦失去控制,整个人就像轻飘飘的一张纸,李青辞顺着湍急的河水,快速朝下游漂去。

李青辞沉在水中,竭力保持镇定,想恢复手脚的控制,奈何前头捞小姑娘时,力气耗了大半,现在他手脚绵软无力。

挣扎许久,他嘴里呛了几口水,意识渐渐昏沉。

在意识弥留之际,李青辞生出一股浓烈的绝望和不甘。

他不想死,他还不能死。

岸边大声呼唤着:“救人!快救人!!”

这时,一根长长的桅杆横在李青辞身前,但是李青辞却没有力气抓住了。

肺里的空气耗尽,他整个人彻底失去控制,顺着河流而下。

电光火石间,一只手猛地攥住他的脚腕,拽着他往岸边拉扯。

岸边的百姓纷纷出力,抛杆子的,伸手拽人的,好一会儿忙活,终于把李青辞从河里捞了上来。

李青辞在河里呛了几口水,被人拉上来时躺在岸上昏死过去。

附近的百姓和他的随从,立刻将他抬上马车去城里看大夫。

等李青辞再度恢复意识时,离落水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

身上起了高烧,他脑袋昏昏沉沉,觉得嗓子干渴无比,身上忽冷忽热,但李青辞却在心里笑了起来,他还活着。

太好了,感谢上苍垂怜。

在此地停留了五天,李青辞身上的烧反复两次,终于彻底退了下去。

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