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走后,吴山问道:“东家,不需要资助他一些银钱吗?”

虞知意摇头:“他能养活自己,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资助。”

李峰是有能力的,只要把这个案子解决了,他就能够靠着自己的能力过上好日子。

十月初六,虞知意在多偷了好几日清闲后,终于还是出现在了刑部。

鉴于上次他一出手就抓住了潜逃了十年的连环杀人犯的事情,刑部的大部分人都对这位空降的郎中大人服气了,因此没出现什么狗眼看人低的不愉快事情。

底下的人不敢用什么小伎俩,刑部尚书和刑部侍郎则是知道皇帝对他们的女郎中有多看重,再加上她还是相府的儿媳,是以不管心里如何想,面上却是一派谦恭友好的形象。

她的座位一早就准备好了。

她的对面是刑部员外郎。

员外郎的桌子上摆着的是《盛律》,以及从大理寺和全国各地呈上来的关于刑律的提议。

而虞知意的桌子上摆着的,则是这些年来积累的悬案的卷宗。

虞知意::“……”

实话讲,皇帝让她做的事情,和她的职责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

刑部虽也掌管刑狱之事,可审案其实是大理寺的工作来着。

只是因为大理寺没有空缺,所以虞知意才被安置在了这个位子上。

她这叫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

虞知意坐稳没多久,对面的员外郎也到了。

员外郎今年三十多岁,看到她的时候愣了一下,表情有些尴尬。

按理说同僚第一日任职,他们都应该有所表示的。

可对面的人身份太尴尬。

一来,人家是女子,二来,人家成亲了。

摆接风宴吧,他们一群大老爷们儿,似乎不合适。

可不摆吧,好像孤立她一样,也不合适。

如何和她相处,似乎也变成了一个难题。

思虑重重间,员外郎还是跟虞知意打了这个招呼。

虞知意微微点头算是回礼。

然后就低头,继续查找卷宗。

在虞知意这边岁月静好地翻阅过往案卷的时候,外面的舆论已经炸开了锅。

首先,是有关于虞春岳贪污的说法叫嚣尘上,到了朝廷不得不重视的地步。

于是,皇帝便派了人去调查。

这几日,虞家的人被骂成了筛子,根本不敢出门。

自然也没心思去找虞知意的麻烦。

不过,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调查,最终确定,虞春岳并未贪污受贿,贪污的另有其人。

是虞府先前的一个管事。

不过前两年已经病死了。

他借着虞尚书的名声大肆敛财,十几年来,竟然收受贿赂上百万两!

皇帝大怒,却没办法将人砍了。

毕竟,人已经死了。

于是只能将赃款全部充了公。

虞家的人恢复了“清白”。

皇帝得到了百万两的款项,当真是皆大欢喜。

于是,只有那个管事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虞知意翻阅到临漳县的卷宗的时候,正好听到了外面的官差的议论。

她扯了扯唇角,却没说什么。

虞春岳虽然被贬了官,可宫里还有个虞妃呢。

虞妃还生下了皇子,如今肚子里还揣着一个。

再怎么,一时半会儿也垮不了台。

不过,不义之财来路不正,终究是会反噬自身,即便她不出手,他们也会灾祸不断。

她不再理会这些无关的事情,细细翻看着临漳县的卷宗。

积累的悬案很多,可大盛帝国幅员辽阔,一个地方几年也出不了一个悬案。

临漳县距离盛京这么近,卷宗上更是十分干净漂亮,根本没有悬案,只有一些已经解决掉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