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灌溉。

既然都长好了,那就收割了,晒干,留了籽,扎成几捆,在大米洗衣服的时候铺在洗衣机周围,让它给踩了踩。

大米踩完的麻体积小了好多,再放在船上就不占地方了。

何田易弦带上小麦和满当当的一船货物顺流而下,快到中午时到了河滩的集市。

让易弦想不通的是,这里树叶还带着绿意,可是为什么河滩上的芦苇全都枯黄了?

何田的解释是,越是靠近水岸的植物越是早早能感受到天时变化。

枯黄的芦苇还被村民们割掉,扎成一束一束的原地围堆成一个个圆锥。现在已经变成了灰黄色。

大家进行交易的地方,就在那几个圆锥围成的大圈里,每个人都就地在附近砍了些芦苇,搭成一垛一垛的,要交换的货物就放在上面。

何田远远地就看见三三和她哥哥了。

他们摆了个摊子,正在买棉衣。

围的人挺多,三三还高声吆喝,“大婶大嫂子小姐姐们来看一看啊,今年的新棉花做的棉衣,又好看又暖和。还实惠!大人小孩的号都有,男式女式样子齐全。”

何田和易弦把小船拉上岸,让小麦坐在船上看着陶器,他俩先提着大包小包走过去,找了个空地,放下东西,也割了些芦苇做成垛子。

这时的芦苇已经非常干了,挥起镰刀从根部砍下去,砍上十几棵,用芦苇叶子捆成一捆,放倒在地,再用叶子扎上几道,用镰刀把芦苇捆砍成几段,竖起来放在地上,紧紧放在一起,一捆上面放上十几二十公斤的东西不在话下。

剩下的芦苇捆横放着,再扎得紧些,就能坐在上面了。

有何田指点,在加上易弦的刀工,他们俩很快做好了摊子,先把鸡鸭鱼肉先摆上来,果干鲜果和小米什么的放在两边。

易弦让何田收拾摊子,他去把剩下的陶器提回来。

还没走到岸边,就听见小麦在狂吠,抬眼一看,察普两兄弟站在船边,身边各自带了一条大狗,不知想干什么。

易弦快步走过去,“喂”

那两兄弟一见他,魂飞魄散,立刻就想跑,易弦冷笑一声,“站住。”

他们俩两股战战,心里怕极了易弦,可是站在岸边,要往哪儿跑呢?难道往河里跳?

“你们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