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何田做的几种丸子全是咸味的,但是味道口感各不相同。
她让易弦拿了一颗大萝卜,削皮,刮丝,放在一个大碗里,加上一勺盐轻轻揉搓,然后静置一会儿,倒掉萝卜析出的水,拧干,和上搓碎的面包屑,也团成丸子油炸。素萝卜丸子可以和其他丸子一起加入汤中,或者当面的浇头。
要是再加上些肥肥的肉或是油渣,味道会更好。
除了萝卜丸子,何田还做了白菜、辣椒和肉馅混合的菜肉丸子。
然后当然少不了各种肉丸子。
肉丸子当中,易弦和何田都最喜欢一种加了鱼鳔。新鲜鱼鳔剁碎后,混入肉馅儿,丸子就变得更加有弹性。
做完一大堆丸子,还剩下一些鱼鳔,何田突发奇想,把鱼鳔剁成泥,和上一点鱼肉泥和土豆淀粉,揉成面团,擀成小圆皮,再调好肉馅,包成了小饺子。下锅一煮,小饺子居然没散开,一个个白白嫩嫩,小巧可爱。
易弦最喜欢这种卖相可爱的小巧食物,当即夹起一个,轻轻吹吹,咬一口,肉馅的汤汁鲜美就不必说了,饺子皮又有弹性,又劲道,像是肉,又不是肉的口感,鲜甜滑嫩。
他赶快喂给何田一个,“我还是第一次吃到饺子皮比肉馅还好吃的饺子!”
旅途中,如果想要快点吃到热乎乎的食物,煮开水,下面,下饺子是最快的,所以何田才做了很多不同口味的丸子,丸子方便携带,只要放在汤里加热了就能当浇头了。
除了丸子、饺子这些半成品,何田还专门用鸭蛋和了面,做成手擀面。
这样寒冷的天气,单单是维持生存,一个成年人每天都要消耗最少三千卡路里的热量,去火山一路奔波,还要在雪林中跋涉,所消耗的体力更多,非常需要补充蛋白质。新鲜的鸭蛋不便携带,但是做成半成品就容易带了。
用鸭蛋和面时一滴水也不放,只用搅好的蛋液,和好的面是一种漂亮的淡黄色,比普通面条更加劲道。这次何田没用压面机,而是把面团放在桌子上,用大擀面杖擀成一个和桌子等宽的大圆面皮,擀的时候撒上土豆淀粉,面皮光滑不粘手,圆面皮叠成一叠,放在案板上,再由易弦操刀,切成细丝,一卷一卷摞在竹匾上,拿到屋子外面放半个小时,冻得硬邦邦的,就能收进存放食物的木盒子里了。
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在一个晴朗的早上出发了。
临走前,易弦把一包粮食吊在屋门前的树上。这是给察普家准备的报酬。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也祝大家用餐愉快。
☆、鸡汤锅
90
上次去火山脚下已经是二月初,虽然也是白雪覆盖,但气温比现在要高了不少。至少是零下二十度。现在,最多只有零下二十五度,如果刮起风,可能比零下三十度还低。
所以,保暖格外重要。
何田和易弦把小船从窝棚里抱出来,底部安上冰刀,帐篷、木柴、各种杂物,全都堆在上面捆好又盖上一层旧棉被,套在大米拉的爬犁上。爬犁的座椅也包着用旧棉被做的座套,人可以钻进去,像个胖胖的茧一样。
暖炉,或者说小怀炉还是何田小时候用的。也是爷爷用铁罐头盒给她做的,只比手掌大一点,扁扁的,做成一个贝壳的样子,两片打开,里面有几个凹槽,可以放碳条,碳条点燃之后,把怀炉放在一个藤条编制的壳子里,再加个棉套,套上缝上绳子,就可以挂在脖子上,放在怀里了。
易弦小时候用过类似的,不过,是手炉,铜胎上烧了彩色的掐丝珐琅,像个小南瓜,拧开盖子后里面是两层,要用的时候拿出内胆,先往手炉里浇上水,再在内胆里放上碳条点燃,放进去。因为隔着水,所以手炉永远不会太烫。
他看了何田的怀炉后,就找了窝棚里剩下的铁皮罐头,做了个类似的。何田又给他编了藤条外壳,做了棉套。
现在把两个怀炉放上点着了的碳条,往怀里一揣,果然非常暖和。
别小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怀炉。大米和小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