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今天在马车上又睡了一路,没进一点儿米水,此时饿得不行。
席东更是喊道:“不行了,不说还没感觉,一说肚子就饿得慌。”
苏幕倒是不饿,他在这坐着喝茶吃点头,惬意得很。
唐政赶紧张罗着去用膳,因为这次谢宁是以大安周报的身份来,而且他夫君也在,便没特意分厢房用膳。谢宁单独一桌,中间隔了一扇屏风。
如今春天到了,不少野菜冒出了头,桌上多了几道清爽的野菜,谢宁吃得还算满意。
饭后,几人转移到厅堂,就大安新犁讨论了一些事儿。
谢宁说:“待回去后,我想排两个记者来,专门了解大安新犁的结构、用途、以及优缺点,好在大安周报上传播。”
唐政点头:“可以,不过报纸要等在下把这新犁呈给圣上后,才可以刊印,谢东家可接受?”
谢宁当然能接受,或早或晚的事情,关于民生的农具,想必很多工匠农人都会想知道,介时大安周报的名气能更上一层楼。
唐政没打算把制造方法藏着掩着,越多人采用,对他更有利。他只想要名声,有了名声,他爹以后就不会一直催他读书了。幸运的话,可能还能让圣上赏他个官当当。
之后唐政说了自己的打算,他准备回家,让他爹把新农具呈上去。他爹就是朝中大臣,谁也不能昧了他的功劳。
陆川表示赞同,他只能在唐政研究的方向点拨一下,其他没什么需要他做的。
因为路途遥远,几人没说多久话,便要开始回城了。不过刘扬留了下来,他要和唐政计算详细的成本和好处,好让他唐大学士呈上去的时候有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