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禁止私人酿酒,但许多官员、富人家里会无视禁令私下酿酒,这些酒没有对外销售,因此官府一般不会追究。

仇果?舔了舔唇,去找了郑和义。

没多久,张棹歌便受郑和义所邀,前往他家赴宴。

路上,她遇到了几?个县镇的镇将和镇官,有的人主动跟她打招呼,还?有一人用羡慕的目光看着她。

她觉得有些莫名?其妙,问:“冬至刚过,诸位怎么看起来有些愁眉不展?”

仇果?叹气:“张押衙有所不知,原本该于十月初发?放的冬季军饷,至今还?没有着落。”

张棹歌挑眉,觉得这在意料之中。

自安史?之乱以来,国库空虚,而?军费开支又过大,所以皇帝前些年才?想出了各种增加赋税、对商贾巧取豪夺的骚操作,遭到反噬后?,不得不取消那些政策,而?改租庸调为两税法。

即便如此,各地藩镇的镇兵开支也足以令皇帝头?疼。

加之府兵制已彻底取消,各地的士兵多是招募来的,他们不事生产,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就成了光吃饭不干活的典范。

而?各藩镇养兵也问朝廷要钱,偏偏他们都有私心,不太愿意听从朝廷的调令,等同于用朝廷的钱养自己的兵。

皇帝正是想削弱藩镇的力量,所以之前想采取弭兵政策,但没有成功。

没有办法,只能从缩减军饷下手。

那些御边的藩镇要防范外敌,他们的军饷不能少;河朔一带的藩镇随时都想着叛逆,灭又灭不掉,还?得安抚他们,因此不仅没法拖欠军饷,还?得经常给赏赐;最终苦的是那些遏制河朔藩镇的郡县兵。

在这种形势下,县镇兵一旦被除籍,待遇可?就没有张棹歌当初解甲归田时那么好了,很有可?能什么安置、补贴都没有。

“当初你说得对。”仇果?又说。

张棹歌早就给他分析过了,虽说朝廷还?未真正下令弭兵,但随着军饷缩减、拖欠,他这心里也愈发?不安,觉得距离那一天也不远了。

张棹歌不走心地安慰说:“也不必忧心,淮西一日未收复,朝廷便还?会养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