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1 / 2)

是这二人联了手?

还是二皇女想借机栽赃给三皇子?

可惜吴大人并不愿说实话,反而一口咬定是与奉公门在朝堂上有所冲突,见不惯嚣张跋扈的捕快,所以雇人投毒报复。

再多问几句,他便闭口不答了。

即使捕快们知晓定是有人指使,也一时之间拿他没办法。

好在与此同时,伏清合与姜南那边也有了进展。

卖炊饼的婆子当日的确是在家休息,而肖一衡那日所见到的是他人扮演。

那日,同一条街的侧边路口有马车侧翻,上边货物掉落一地,因此被堵塞片刻,所以无人经过。

伏清合查到这事恰好是肖一衡进入街道之后发生,应是有人故意阻拦,便是为了让此事找不到人证。

没有人证,但顺着这条路,问出了那货车的行走路径。

查到最后,找着了一家首饰铺。

再深查,这铺子在朝散大夫刘大人的名下。

刘大人和定远将军夏将军是姻亲关系,而二皇女掌管军器监,和夏将军走得很近……

这两人都是明着和二皇女交好,是同一派系的党羽。

到了刘府去询问,刘大人当然不可能指证二皇女,更不可能承认此事。

坚持说此事是意外,是铺子里的管事失职,导致货物过重,车被压垮,才堵住了路口,和自己无关。

姜南那边的追查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何谓石生前所追查的最后一个案子,是有关屠灭景州蕥村二十多户人,肆意残杀过路行商的大山贼卢闿。

卢闿做打手起家,最初只是路边讹诈骗取一点钱财,后边发展成团伙,改为直接强抢。

害怕被衙门捉住,他们离开郡县人群集中之地,改为在景州的几个山上,绕着山路游走,遇见行商便抢。

手下几十个人听他指挥,个个身怀武艺,并非常见的乌合之众,十分难缠。

最后他们犯下大案,奉公门接手,何谓石联合衙门和下洲部分驻军配合,才顺利围剿一众山贼。可惜这卢闿对山上地形路径皆十分熟悉,见势不对提前跑路,留其他人断后,让他一人得以逃脱。

自从被卢闿逃走,此人成了何谓石心中的一根刺,这次好不容易再次收到了风声,何谓石害怕错过,当日便带着大队人马便追到了云山。

卢闿的消息来自于一个案件,有一行商经过云山附近的连山,被几人抢夺钱财,还想取人性命。

是身边护卫衷心护主,才让行商得以逃。

行商去衙门报案,所描述出的山贼长相和卢闿画像相近,便被报到了奉公门。

姜南找到这行商,并非京城人士,而是晋州商会之人。

这行商承认是收了商会会长的好处,但他并不知对方有何部署,只是按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去衙门报案。

晋州元和郡,是曾经那位‘和郡王’的封地。

和郡王还在之时,二皇女便通过贤妃与郡王妃的关系在晋州安插了不少人。

元和案事发后,奉公门在当地清查的时候也查出了些许。

元和案的结果是,和郡王被贬,郡王府家眷也流放了。

但当地的官员却并未全部被罢黜,更别提那些商人了。

如今的元和郡,二皇女所种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发展出了不少枝丫。商会不知事情严重性,自然听令行事。

第234章 罪与罚.捕头之死

事情皆是一环套一环传达下来,那些官员和商会虽是听命于皇子皇女,但如若无人敢指证,依然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那些皇子皇女和此事相关。

把和案件相关的人审问了一整日。

朝散大夫刘大人咬定了货物阻路是意外,问多了便装傻,他是官身不好为难,到了夜间便给人送了回去。

下牧监丞吴大人的罪名倒是无从推诿,且有人证,难缠的是他把罪名全部拉扯到自己身上,不肯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