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3)

一连数日,日子都是这么打发。直到大长公主八十寿诞风光至极的过完的第二日,赵天福才得空去宣一观找姑姑。

那一日恰是秋风甚急,秋雨连绵。

因姑姑与她说过待大长公主八十寿诞过完便可以来观中寻她,因此赵天福一早起来忙忙的去外祖母那边儿房里吃早饭,吃完饭冷??珍正欲带她去大长公主那边请安,谁知那边来了一位传话的丫头说,大长公主吩咐今日雨大,教各房不用去请安了。

于是赵天福便管外祖母要了把伞,说自己去看看园子中的雨景,乘机溜了出来,一径往园子中东北角姑姑所在的那宣一观中去。

到了观中却不曾寻到她,只听一位在观中看守的老道姑说:“真人一早便带着两位随侍左右的小道姑走了,只留书一封,说若是县主来寻她,便将这书信与你。”

赵天福一把扯住那老道姑疾声问:“那书信在何处?”

老道姑从自己袖中摸出一封信来递与她道:“这便是真人教留于你的信。”

赵天福接过信,走开几步,将那封信展开,只见那书信上写着:福儿如晤,自那日与你一别回观后,这数日中吾思来想去,终觉与你那一夜之事皆是姑姑之错。是吾将你错认为如萱,才令你与吾生出那□。

吾与如萱之前情,想必你亦知一二。在吾心中,十二年虽与她阴阳相隔,但吾并未忘情于她。扪心自问,这前情既在,又怎能对你生出新情?

括苍遇贼,同生共死,铭记于心。山洞疗伤,悉心照拂,感恩于内。

福儿,是姑姑有负与你。

若此生我与你不是姑侄,年纪相当,同在俗世红尘,或姑姑会与你相伴终身。

此番姑姑违约先离你而去,还请福儿勿要怪我,也勿要伤怀,且再勿来寻我,只当我与你从未遇见,亦不曾相识。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妙远。

“姑姑……姑姑……”

看完此信,赵天福只觉五内俱焚,痛不可当。红了眼抬脚冲出道观,在雨中一路狂奔。迎面而来的冰凉的雨水混着热泪在脸颊上肆意流淌。

烟雨茫茫,水雾弥漫。

赵天福一跤跌倒在地,伏在地上痛哭不已。翻转身来,仰面躺在雨地里,看天幕之上苍天哭泣,大雨倾盆……

作者有话要说:情海生波啊……

第一百零八回

三日后,临安乐平县主宅。

赵天福从台州回来,一进宅内,便晕倒在地,一病不起。中使董宣忙去请临安有名的郎中来为她瞧病。而吴国长公主的小女儿潘玉茹知她回来了,兴冲冲的来瞧她。一进门,外头守门的内侍便告诉她:“县主从台州一回来,便病倒了。中贵人去请了临安城最有名的李郎中来正替县主瞧病哩。”

“甚么?”潘玉茹一听自是又急又惊,话也懒得再对那内侍说一句,提起裙子一径往表姐的寝殿中跑去。跑到寝殿门首,只听得里面甚为安静。略喘了几口气,潘玉茹抚了抚胸口踮起脚尖轻轻的抬脚跨了进去。

门首的两位侍女见她进来便福了福,刚欲说话,却被潘玉茹抬手制止了。

慢慢走到离表姐床榻不远处,只见在床榻边站着中使董宣,沈氏,兰香,秀儿。另有一位须发皆白看似郎中的老者正在为躺在床榻上的表姐诊脉。因那床榻上的鲛绡帐是放下的,表姐只有一只手放在帐外,因此潘玉茹并不能瞧见表姐的病容。

走到沈氏等人跟前时,众人才发现潘玉茹来了。因郎中在诊脉,众人便只是向她颔首示意,并没有开口说话。潘玉茹看沈氏等人的神情,俱都是关切与焦虑之色。

那李郎中又诊了一刻钟脉,方站起来对众人说了句:“我瞧县主是着了甚重的风寒,又五内郁结,以致那风寒入了脏腑,且又来得又急又重,此番病势委实沉重。须得好生吃药将养。我这便替她写一张疏散的方子来,按这方子抓药来,吃几副药看有无好转再说。”

中使董宣听了便忙抬袖道:“有劳先生了。请先生随我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