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2 / 2)

使说过,每年腊月二十九宫中照列要赐宴与皇亲贵戚以庆贺除旧迎新,但这个时辰进宫去未免太早了。在一旁的董中使却劝着她赶紧去换了衣裳进宫去。

于是赵天福便忙接了旨,换了衣裳随那内侍出了宅,乘坐宫中的马车依旧由丽正门进到皇宫中,随后下车来,坐着由宫中内侍抬的暖轿来至垂拱殿前。下了轿,由宣旨内侍领着她进了垂拱殿。

进到殿中后,只见皇帝赵构依旧在一张御座上坐着,面前的御案上堆了一推奏折,他正手持朱笔在批阅奏折,殿中暖香阵阵,服侍的内侍和侍女都在殿中四角站着,殿内寂静无声。

赵天福上前几步敛衽在御案前跪下:“乐平县主赵天福叩见皇帝陛下。”

赵构抬起头,将手中朱笔放下,在上虚虚一扶,和声道:“侄女儿且起来罢,说过几次了,你我二人私下说话,叫我皇伯父便是。”

赵天福起来躬身低首道:“是,皇伯父。”

赵构微微一笑,随即让殿中内侍端了把椅子来叫她坐下。待她坐下后方说:“福儿,你可知朕此番宣你进宫是为何事?”

赵天福看着赵构茫然的摇摇头道:“侄女儿愚钝,不知皇伯父为何要宣我进宫。”

赵构接过内侍端来的茶喝了几口方说:“福儿,想你开了年便是十九了,我大送皇室女子至多在二十以前便须出嫁为人妇。朕的十七哥唯有你这一个独女遗留于世,朕自你回来后一早便打定主意要为你择一位才貌出众的夫婿,如今这夫婿朕已替你选好了。”

说完这话后,赵构便向赵天福看去,意外的是并没有在她脸上看到意料中的欢喜之色,而是一片平静,无喜无忧。略一沉思,赵构便想到她并不知这人是谁,自然无动于衷也是有的,于是便继续补充道:“福儿,你若是知道皇伯父为你选的夫婿是谁,定要欢喜的。”

赵天福闻言便问:“皇伯父,可否告诉福儿这人是谁?”在她心中也知,若是自己显现出一些儿不感兴趣的样子,这上头坐着的皇帝陛下定是要不高兴了。他兴冲冲的让内侍宣自己进宫内说这选婿赐婚之事,是想让自己面带喜色感激他的。

果然,赵构见赵天福问夫婿是谁,便笑起来道:“这人是今年科举头名状元杜安适,年方二十,才高貌端,委实与福儿相配。”

赵天福闻言不由喃声道:“原来是他……”心中不由得想起那一晚在春信亭中月下赏梅吟诗,与自己对诗之人。

赵构在上听她这么说便问:“福儿难不成认识他?”

赵天福忙摇头道:“只是听人说起过这状元公而已……”

“福儿,我且问你,皇伯父为你选这夫婿你可满意?”赵构接着问。

赵天福脸上堆起笑:“满意,甚是满意。多谢皇伯父这般为侄女儿考虑周全。”

赵构龙颜大悦道:“好,好,朕已定下日子,来年二月初二那一日是大吉之日。过了年,朕便传旨下去,昭告天下,乐平县主与状元杜安适完婚。你缔结下这一桩美满姻缘,你父王母妃泉下有知定当慰怀,朕也能放心了。”

赵天福陪着笑,嘴中却觉得甚是苦涩,说不出话来。

又说了会儿话,赵构便教内侍送她回去,晚间再来宫中饮宴。赵天福谢了恩,自回乐平县主宅去。回到宅中后,略吃了些茶点,躺了躺,便到了酉时进宫饮宴之时了。董宣进来禀告道:“县主,外头马车已备好,小的这便陪你进宫罢。”

赵天福无奈只得起来,又随着董宣一起出宅上了马车再次进宫去。

晚间饮宴之时,赵构便当着众多宗室皇亲宣布了为赵天福赐婚之事,一众宗室皇亲俱都纷纷向她庆贺敬酒。赵天福只能勉强笑着端起酒杯敷衍众人,随着吴国长公主进宫来饮宴的潘玉茹听了皇帝赵构为表姐赐婚之话,心中难过得想掉下泪来,但又不敢在众人面前哭出来,只能拼命忍着,远远的看着端起酒杯频频应付众人的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