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福帝姬。静善对这个巧合十分动心,于是开始留心记忆各种宫闱秘事,而且刻意模仿张喜儿所说的公主形态。之后,静善在战乱中经历曲折,曾经三次被人拐卖,最后被土匪陈忠虏入盗伙,被迫嫁给了一名小土匪。宋官军剿匪之时,抓住了静善,打算以匪眷的名义将她杀死。静善为了活命,称自己就是柔福帝姬。见到静善的气度,宋官军还真的被吓住了,于是将她送到临安。静善成功蒙骗过宋高宗后,得到了十多年的富贵。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韦太后回到京师,说破了此事,静善再也无从掩饰,只好老老实实地招认。
宋高宗知道柔福帝姬确实为假后,下令将假公主斩首于东市。最倒霉的是高士荣,先是奉旨娶了柔福帝姬,又因为柔福帝姬是假被削夺了驸马都尉的爵位,还因此被人们嘲笑说:“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之前,宦官冯益曾指证柔福帝姬为真,为此也受牵连。《宋史?宦者列传?冯益》记载:“先是,伪柔福帝姬之来,自称为王贵妃季女,益自言尝在贵妃合,帝遣之验视,益为所诈,遂以真告。及事觉,益坐验视不实,送昭州编管,寻以与皇太后联姻得免。”
假柔福帝姬虽然被杀,民间却流言纷纷,为其抱屈者大有人在。当时就有史学家认为被杀的柔福帝姬其实是真正的公主,之所以被揭穿是因为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自北方回来后,担心柔福帝姬说出自己在北方被□被糟蹋的各种丑事,于是威胁宋高宗将柔福帝姬杀死灭口。宋高宗对柔福帝姬并无什么感情,奉了母亲严命,便牺牲了柔福帝姬。《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等笔记,都记载了这样的说法。而有力的佐证则是:当初柔福帝姬初来投奔之时,许多旧日宫人和太监冯益都断定公主是真的,即使假公主相貌长得再像,但如果没有十足把握,这些人决不敢乱说。而这些人后来相继改口,以及公主自认是假,则是因为严刑拷打的缘故。
(因为以上的故事萌生了写这个人的写法。后来觉得按照史料来说,年纪相差了十岁。因此没有选择这个柔福帝姬做为原形。)
(翻看《宋史》,在其中找到一条记录。)
(和王?颍?初授静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广国公。三年,授检校太保。寻改定武军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南康郡王。靖康元年,授瀛海、安化军节度使、检校太傅,追封和王。后从渊圣出郊。)
(有遗女一人,高宗朝封乐平县主,出适杜安石,命大宗正司主婚。)
(后来觉得这个可用。因此在本文中的沈天福的人物原形来源于这个人物。但也不完全照搬,毕竟是小说。)
(因为翻阅资料,看到当时靖康之变时,作为皇室后妃,帝姬,宗姬等遭遇极惨,被震撼到,所以更想写一个在这一背景下的离乱故事。关于这一段记录,摘录于下。)
(先说一下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而在赵氏皇族中,有宋徽宗的二十一位帝姬(公主)。
嘉德帝姬,二十八岁,即玉盘。荣德帝姬,二十五岁,即金奴。安德帝姬,二十二岁。 茂德帝姬,二十二岁,即福金。成德帝姬,十八岁。洵德帝姬,十八岁,即富金。 显德帝姬,十七岁。顺德帝姬,十七岁,即缨络。仪福帝姬,十七岁,即圆珠。 柔福帝姬,十七岁,即多富???帧185奂В?十六岁。仁福帝姬,十六岁。 惠福帝姬,十六岁,即珠珠。永福帝姬,十六岁。贤福帝姬,十六岁。 于福帝姬,十四岁,即串珠。和福帝姬,十二岁。令福帝姬,十岁。 华福帝姬,九岁。庆福帝姬,七岁。纯福帝姬,四岁。
金人选定嫔妃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其中皇帝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