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3)

“五十两银子?”沈天福也不知道那老渔翁伸出五根手指到底是多少钱,于是便随意的出口问道。

那老渔翁一听,心中乐开了花,果然这小子是个外乡人,什么也不懂。这海蚌虽大,就算用这蚌壳入药,也顶多不过五两银子,谁知面前这人竟然出了五十两银子,真是个外行货,这样的人不讹不赚岂不是太冤。

于是那老渔翁当即痛快拍板,“成交!”

沈天福愣了愣,本来他是因为好奇随意的问问,哪曾料想这老渔翁竟然把他当成出价的客人将这海蚌卖了与他。

“这……”沈天福本欲反悔,但是周围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他倒不好拉下脸来扬长而去。又看看地上那海蚌,虽然在蚌壳上缠绕着些海草,糊上了些泥沙,但是那青色蚌壳上却有不下百圈细密的纹路。沈天福蹲□去,伸出手掌在那海蚌壳上用一根手指轻轻一擦,只见在蚌壳上被擦掉泥沙的地方隐约有些细微的几不可见的银光闪过。

沈天福不由得心中一动,心想这海蚌从那蚌壳上的纹路看长了怕是不下百年。这里的人只知道将这蚌壳入药,却不知道将这大海蚌运回去,将这蚌壳找匠人打磨出些精巧别致的饰品来也有不少的赚头。

于是沈天福打定主意,拿出五十两银子,将这大海蚌买了,让人运到船上去,又找了好大一个木盆,将这大海蚌养在其中,待运回去后再做处理。

将这大海蚌买下后,沈天福又随意在这南洼城中买了些当地出产的香料,令小厮永安背着带回了船上。

陈二哥等满船的入伙商人见了沈天福买回来的大海蚌都哈哈大笑。都说沈天福毕竟年轻做事不稳当,竟然花了五十两银子买了这样一个赔钱的累赘回来。沈天福只说,这海蚌买回去给自家娘亲看看新鲜,旁的却不愿意多说了。

一众人等说笑了一场,将自家货物整理好了,便起锚升帆返航不提。

却说自沈天福出海贩卖丝绸缎匹后,那开茶坊铺子的李老汉却去了一位积年通殷勤,做媒婆的张媒婆家说话。

那张媒婆将李老汉接进家门,坐着喝完了一盏茶便问,“李老爹,甚风推你到我老婆子这里来?”

李老汉笑了笑,将袖中早已经用封筒封好的二两银子递上道,“薄意还请笑纳,事成后还有重谢。”

张媒婆自然是推辞了一番,最后便也接了。因问道,“李老爹,你鳏居多年,敢是要为你自己说亲,还是要为别人?”

李老汉闻言赶忙摆手道,“却不是为我自己。我只有一事相求。”

“哦?李老爹尽管说来。老身若能帮得上忙便一定玉成此事。”张媒婆听李老汉这样说,倒起了一点好奇心。

于是李老汉便将自己心中所想所求说出。张媒婆听完,方知道原来这李老汉是为了其家中的独女秀儿,求他去西城边上的沈氏处走动,探一探那沈氏的意思,想将自己女儿嫁与那沈氏的独子沈天福为妻。

“这有何难,烦请李老爹回去稍候几日,老身自去为你说和说和。”

张媒婆一口答应,次日便去西城边找沈天福的娘亲沈氏说话。将门拍开后,沈氏将张媒婆迎进堂屋中坐着,端上了一盏茶,请那张媒婆喝,待张媒婆喝过一道茶方问她为甚事而来。

于是张媒婆便问,“敢问你家福哥儿可曾定下一门亲事?”

沈氏摇了摇头,“这却没有,他还小,这会子还没考虑这事情。”

“你家福哥儿也已经十七岁了吧,论理也到了结亲的年龄。敢问可有心仪的人家啊?”张媒婆继续问道。

沈氏依旧摇了摇头,“没有。”

张媒婆一听心中便有底儿了,续又笑着说道,“我这里倒有一户好人家要介绍给你家福哥儿。”

沈氏拿眼看着她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这户人家便是那西大街口的开茶坊的李老爹家。他家女儿李秀儿已过了及笄之年,生的甚是美貌,他父女俩都属意你家福哥儿,特托了我来问问。还请老姐姐给我个明示。”

沈氏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