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媒婆得了沈天福的生辰八字,便笑着辞了沈氏,一路去了。
李老汉在家等了两天,第三天上便见到那张媒婆兴冲冲的走到他这茶坊中来。李老汉赶忙迎上去问,“姻事如何?”
张媒婆走进茶坊中,先要了一盏果仁香茶喝了,方笑着说道,“老身为你这亲事鞋子也走破了,口水也说干了。到如今,总算也有眉目了。”
李老汉闻言急忙说,“烦请细说来听听。”
张媒婆便把到沈氏家说的话原原本本的说与李老汉听了,中间免不了又把自己如何辛苦,如何说动沈氏的事情添油加醋的告诉了李老汉。
李老汉听罢自然眉开眼笑,赶忙去房中取出了自己家秀儿的生辰八字交给了张媒婆,让她找人为两个孩子合一合八字。至晚间,又特意置下了些酒菜请这张媒婆吃。
张媒婆吃得脸红红的方告辞而去。李秀儿出来收拾时便问李老汉,“这张媒婆为甚来家吃酒。”
李老汉便问自己的女儿,“秀儿,你觉得沈天福那小子如何?”
李秀儿垂下了头,也不敢看着自己的爹,声音极小的道,“自然是极好的。”
“哦,哈哈哈哈!秀儿,不瞒你说,爹爹已经请那张媒婆去为你说亲了,说得正是那天福绸缎庄的东家福哥儿,沈天福。”
作者有话要说:写的时候总觉得不满意,写完以后再看觉得还行。这个文写得很随意,不会硬要规定写多少章什么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自然写来就成,真的是种田呀,而且是那种看天吃饭的种田文。
第五回
听李老汉这么一说,李秀儿不由得面上染红,娇声说了声“爹爹你……”,便再也说不下去了,收拾好东西挑帘子进里间自去不提。
却说那张媒婆将两人八字拿去找人看了是否吉利无克后,便又欢欢喜喜的往沈氏处而来。一进门便说,“老姐姐,老身且与你道喜了,你家福哥儿和那李秀儿并无相克,倒还吉利,实是天作之合。”
沈氏一面将张媒婆让进里间奉茶,自己也坐在旁边相陪。
这时又听那张媒婆笑着对沈氏说,“那李老爹只得一个独女李秀儿,若是将其嫁过来,定然资奁甚厚。”
沈氏却说,“这倒无甚要紧。”
张媒婆一听便又说,“那李秀儿性子极为温良恭让,且又貌美如花,最紧要的是针指女工,上锅抹灶,无所不会。嫁得过来,定能帮忖你持家。再说你家哥儿得了一房美貌娘子,定能从此以后收心专心专意做买卖,何愁不一年一年的发达起来。”
沈氏听张媒婆所说一席话,前面还不甚在意,听到后面说到收心的话,心里却是动了心。想到自家孩子专爱在那些风月场所鬼混,与那些不三不四的小妇儿来往,沈氏便觉得担心不已。既如此,还不如娶一房娘子与他,收收心也是好的。那李秀儿她也曾经见过几面,倒还是配得上自家孩子。
虽然……但是,天底下当娘的也只能先顾着自家孩子,先顾着眼前,长远的既看不着,也管不了。
想到此,沈氏便说,“那便烦你去与那李老爹说,这门亲事我已允了。便烦你先去议定,待得我家息子回来,我便让他亲自前去迎娶那李秀儿。此番亲事做成,定重重酬谢。”
张媒婆一听,立刻眉开眼笑。嘴里一个劲儿的说,“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于是张媒婆便去与那李老汉复了信,李老汉回了定,张媒婆便又与沈氏商量选黄道吉日,下聘礼等事。一应事情办好,单等沈天福回来迎亲。
日子一晃,离沈天福出海贩货已过了两月余,走的时候还是杨柳依依,等到回来时已是初夏时节。
五月初五端阳的前一日,五月初四,沈天福带着小厮永安终于又回到了临安城。先到自家绸缎铺里将离开后的这两个月的店内的进出各项账目一一仔细核对了,又听店中伙计王一村说了些自己走后店内的一些事情。便吩咐小厮永安雇人将那带回来的大海蚌抬回家去与自己的亲娘看看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