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2 / 2)

乃是以魏宪惠王府旧址筑之,掌亲属宗庙之事,自汉、魏、隋、唐迄于宋,因而不改,以皇族官位高有德望者领之,又以本族尊属为判本司,又增同知以为之辅。宗司有阁,扁曰“属籍之阁”。

约莫一个时辰后,沈氏等人到了大宗正司门前。沈氏下得轿来,整理一番衣裙,叫永安和轿夫在外相候,自己缓缓走上大宗正司门前的阶梯。到得那朱红大门的门首,两位守门的兵士便将沈氏拦下问,“你是何人?来此何事?”

沈氏微微躬身道,“老婆子乃是南康郡王府内旧人,求见大宗正司判司。”

那兵士“哦”了一声,上下打量了沈氏一番,见她不似是随意说一说的样子,便继续问,“你为了何事要求见判司大人?”

“为了南康郡王独女,性命攸关。”沈氏答,说完便从袖中拿出那方旧的织金汗巾,打开后从中间拿出那块羊脂玉圆形透雕凤鸟玉佩,递到那问话的守门兵士手里道,“请将这个交于判司大人看,他一看便知。”

那兵士接过玉佩后看了一眼,便觉这玉佩用料和雕工绝非外面将作坊的玉雕匠人能做出来的,显见是皇家之物。于是便恭敬的对沈氏一弯腰道,“请稍候,我即刻进去禀告判司大人。”

沈氏欠了欠身,“有劳小哥了。”

那兵士点点头,将那凤鸟玉佩拿在手中,转身往大宗正司内急步行去。

大宗正司正堂内,那守门兵士躬身向前将那凤鸟玉佩交到大宗正司判司兼保平军节度使赵令杭手中,一面将外面有个半百妇人求见之事说了。

赵令杭原本闲闲的坐在堂上的一把交椅上在吃茶,一看到那凤鸟玉佩便立刻站起来道,“即刻将门外那老妇人请进来。”

“是!大人!”那守门兵士应了,忙忙的去了。

不一时,沈氏便被那守门兵士带至大宗正司堂内赵令杭跟前。沈氏上前福了福,嘴中道,“民妇沈素见过判司大人。”

“起来罢。”赵令杭虚虚抬了抬手道,见沈氏直起身后便从上到下仔细打量了沈氏一遍方问,“你才将让外面的兵士进来禀告说,你来见我是为了南康郡王的独女,你可否告知我你是何人?”

“民妇是南康郡王独女,宗姬赵天福的乳母。”沈氏躬身答,话毕,又将袖中那织金汗巾中包着的小金锁拿出来奉上,赵令杭接过去一看,只见那小金锁上一面錾刻着四个字“南康王府”四个字,另一面錾刻着“赵氏天福”四个字。

原来这一个小金锁乃是宗姬出生时,宋徽宗所赐名的金锁。而那一块羊脂玉圆形透雕凤鸟玉佩也是皇宫中随金锁一并赏赐给宗姬的显示身份的物事。

“去教宗丞将仙源类谱拿来。”赵令杭对随伺在侧的一位主薄说道。

那主薄应声而去,须臾,便见一位大宗正司宗丞拿了一叠订制精美的书册来。

“你查一查南康郡王赵?虻淖谄住!闭粤詈挤愿溃?复又对沈氏说,“你报一下天福宗姬的生辰八字,又是在何处出生?”

沈氏听后便一一报来。而那宗丞记下了,又去翻那仙源类谱。不一会儿便听那宗丞对赵令杭说,“判司大人,分毫不错。”

“嗯,甚好。”赵令杭捋了捋颌下几缕细须道,又转头对旁边的主薄说,“你去替我将此事拟一份奏折,明日一早,我要将此事上奏官家得知。”

“是,大人,卑职这便去。”那主薄应了躬身退下。

赵令杭核对了宗姬的身份,心中有数后方又看了沈氏一眼问,“那你可知南康郡王现在何处?”

“郡王和王妃从渊圣出郊,怕是留在北地了吧……”沈氏沉声道,又说,“建炎元年,民妇随郡王,王妃,宗姬一起被金兵掳往北地,过黄河时,民妇带着宗姬在夜里趁着看守金兵不备逃了出来,一路乞讨,数年后方才来到这临安城安定下来。”

“你既是到了临安,为何不来报大宗正司得知?你可知官家有诏,凡在外的宗室妇女自外还京,皆须来大宗正司登记在册?”赵令杭略有些不满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