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1 / 3)

见周围的人都退下后,潘玉茹方说,“我嫂子他爹爹,翰林院编修江信病了,我嫂子今日家去探她爹爹的病去了,因此我才一人来你这里。不过,她不来,我倒还觉着自在些。”

顿了顿又说,“上次我嫂子不让我说她舅舅的事你可知是为何?”

赵天福好奇道,“对了,你上次说到这园子使了多少银子时,表嫂就打断了你说话。你别说,我还真想知道哩。还有表嫂的舅舅怎的又牵连进来的,不妨现在与我说上一说可好。”

潘玉茹接着说道,“这园子上次我不是说以前是定远候隋茂的吗?这隋茂以军功封候,头里官家将这宅子赐予隋茂时,这宅子并没有现在这般大。后来隋茂接手后又花费了数万两银子扩建了花园,整修了宅院,这才成了后来你看到的这般模样。”

“这隋茂是个主战派,与岳太尉等人一样。你也知如今朝堂上秦枢密是主和派,平日与隋茂多有嫌隙。趁着隋茂大修宅邸,便叫监察御史万俟?l参奏了他一本,说他贪贿军饷,花费巨大,修建宅邸。官家便教人去查,果真查出这隋茂贪墨了一些军中饷银。”

“落后官家便将这隋茂按律法办。而我嫂子她娘家的大舅江守仁便在这隋茂手下办事。结果受了牵连,发配千里之外的孟州牢城充军,家中妻小没入乐籍。因此我嫂子不喜人提起此事,总觉是家中耻辱。”

听了潘玉茹这番话,赵天福才明白了为何郭巧儿不喜说这园子的事,叹了口气,不由得说道,“原来如此,我倒觉着表嫂大舅那一家人委实不幸,又不是他每贪墨了银子,却跟着一起受那无妄之灾。话说回来,你表嫂为何不求你娘出面去向官家求情,让她大舅一家免于牢狱之灾。”

谁料潘玉茹却说,“表姐,想是你以前都在民间,不知这大宋皇族的规矩。素来这大宋官家便不许皇族干预政事,对公主驸马更是如此。只给优厚的俸禄,但不许致仕,也不许与外官往来。想我爹爹作为驸马也有些年纪了,只给那高位尊号,但也不让他出仕。我家里哥哥们做的官都是我母亲求来的,但也是位置不高的观察使和团练使。我表嫂家出了这样的事,根本不可能到我娘那里去求她向官家求情,便是知道我娘不会为了外人的事去宫里,这是犯忌讳的。”

“哎,这皇家就是规矩多,作为皇族被管束得如此之严,除了享受优厚的俸禄外,全无一些儿自在,还不如一般百姓舒服哩。”赵天福最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这话潘玉茹倒是赞成,“谁说不是,这些年我在我娘眼皮下常常觉得不舒心,直到表姐你来了,我才觉着好一些儿了。和你在一起,再不用听人对我说这不该做,那不该想的。所以我才爱到表姐你这里来,再有你说得那些事也是我极爱听的。”

“那你便常来我这里玩罢,你年纪还小,还能再玩几年……”

不知怎的,说这话时,赵天福心中莫名生起一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今日住的宅子明日不知住着谁人,今日眼前的如花笑魇明日不知飘落何方,属于何人。一时间,赵天福只觉得自己有些心绪低落。

看赵天福低首揉着眉心,仿佛有些愁绪入怀的模样,潘玉茹有些不解的问,“表姐,你怎么了?”

听到潘玉茹说话,赵天福回过神来笑笑,“我今日有些倦怠,对了,我前日教你捎带出去的书信可有了回信?”

“哎呀,光顾着和表姐扯这些闲篇,倒把这正经事忘了。”潘玉茹笑着从袖中拿出一封书信向赵天福递了过去,一面说,“前日你给了我书信,我家去便叫从小服侍我长大的乳母她丈夫去替你送信,讨信。”

赵天福接过书信,一面将信从封儿中取出看,一面含笑对潘玉茹说,“此番多谢表妹了。”

潘玉茹欢喜的看赵天福一眼,低首抿唇一笑,轻声道,“表姐何须多礼,我早说过,但凡能帮你做的事我都会去为你做来。”

不知怎的,这话听在赵天福耳朵里颇有些别的意味。于是她不由得从信纸上抬起头来看了潘玉茹一眼,只见她面上带些小女儿家的羞色,分外娇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