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了,就一定能够物超所值。

按常理,他出身乡野,父亲只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穷秀才,自己考得心灰意冷不说,给儿子都起名叫放鹤,可见也非什么胸有丘壑野心勃勃之辈。

那小小清河府资源有限,徒儿汪扶风也不可能教给他这些,即便入太学、入翰林,接触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

所以,他究竟是如何得知?

举国兴兵非同儿戏,稍有差池便是数十万将士之存亡,朝廷威信乃至家国颜面,增减与否只在一念之间。

此事不弄明白,就代表其中多有秦放鹤胡乱揣测之处,不足为信,董春断然不会允许这份折子面圣。

不是全天下只有自己这一颗脑袋瓜子,秦放鹤打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能虎躯一震,上至皇帝,下到黎民全体拜服,所以也想好了怎么解释。

他出这种损招,固然有私心,但若真能施行,确实有利于万世。

因为他太清楚东亚乃至东南亚一带的矿藏有多么丰富了!

常见的海盐、粮食瓜果、贵金属金银和各种珍珠宝石就不说了,橡胶、石油、天然气、煤、镍、铝、锡、铅、钛等等等等,多不胜数!

当然,其中相当一部分种类在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前根本用不到,但现在不圈起来,难不成还要等大家都意识到重要性,开始四处争抢时再出手吗?

那会儿就晚啦!

现在拿下,就是拿下了,以后大可以关起门来慢慢发展。

况且东南一带海域自来就是东西方往来的必经之地,如今暹罗等国屡屡兴风作浪,总叫人不得不分神,实在讨厌。若果然能一网打尽,没了隐患,资源又充足,什么搞不起来?

那些地方气候得天独厚,处处可见二熟三熟,随便种点什么,都够养活饥民了。

在这个科技不够发达的年代,粮食就是一切,人口就是一切!

待到那时,人口激增,粮草充足,发展火器,再行北伐,去啃硬骨头。

贝加尔湖,草原,大鸡尾巴,拿来吧!

那些地方地广人稀,气候恶劣,依靠现有的人口和粮草储备,想打下来,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