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不可能。

秦放鹤行了一礼,“是,陛下圣明,微臣也是这个意思。”

跟天元帝提,只是想让他尽可能接地气一点,还真没指望能一蹴而就。

农乃国之根本,农业改革的前提是经济和科技的并肩发展。

经济搞上去,朝廷有了更多税收来源,国库丰盈,才不会盯着田间地头的仨瓜俩枣,进而给农户减税;

而科技跟上来,生产力提高了,落到农户手中的田地才有可能保得住。

不然纵使强行推倒豪强,分割田地,底层百姓累死了也就那么点生产力,如何种得完?为了存活,自然又要出卖,又回到现状,岂不成了死循环?

这些秦放鹤都在之前的折子里写得很明白,天元帝也很认可。

但问题就在于,无论经济还是科技,要发展都非一日之功。

俩人都很急。

但又很明白,急也急不来。

总要有个法子破局。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鼓励发展商业,但这又与重农抑商的国策相违背,且商人们疯狂,胆大包天,一旦开了口子,恐怕收不住。

那么思来想去,近期最现实也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外部掠夺,也就是秦放鹤提出的“儒生入侵”。

此举若能成行,既可增强天元帝对朝堂内外的控制力,又能充实国库、转移国内矛盾,三来,也可彻底消除外部隐患,可谓有百益而无一害。

而万国来朝,便是计划的第一步。

君臣二人“臭味相投”,谈起来不觉时光飞逝,等胡霖亲自进来提醒时,才愕然发现竟然已经过了丑时了。

“陛下,该歇息了,再过一个时辰,内阁就要来禀事啦。”胡霖道。

大朝会之余,每日都是内阁奏事,然后翰林班子再面圣,开始看折子、拟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