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一来,就又把他扯进去了。
但无论是不是御史本人的自发行动,他在大朝会上问了,加剧了朝臣们对兵部和工部开销的不满,于情于理,天元帝就必须做出正面回应。
天元帝也确实回应了,但说得仍有些保守:
“我东南沿海一直不宁,倭寇屡屡犯边,这么拖下去,总不是办法。如今我国又与多国互赠通商口岸,往来船只增多,越发要引人觊觎,朕有意震慑一二,众卿可有异议?”
他并未引经据典,甚至言辞相当平实,所有人都听懂了:
朕不想忍了,先把家伙事儿拉起来再说,邻国若老实,一切好商量,但若再故态复萌,就打!
其实天元帝态度的转变早在使团进京就可见一斑,后来它们离去,所得回礼与以往大为不同,尤其高丽、倭国,竟有大禄水军随行,着实令人震惊。
但当时好歹还打着“帮忙”的旗号,众人尚可自欺欺人,如今天元帝一番话,几乎就把这层遮掩扯下来了。
他确实想打,万事俱备,只差由头。
“扩建海军,以备来日。”
天元三十四年十月十五,这个议题终于第一次冲破迷雾,正式浮现在所有人面前。
“这,这万万不可啊!”当即有人出列反对,“陛下,我大禄素来以和为贵,怎好轻易大兴兵戈?”
此言一出,立刻有人出声附和:
“是啊,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朝乃是仁义之师,怎好如此?”
“不错,我朝威武之师,海战未尝有败绩,如此也该知足,何必赶尽杀绝呢?因些许小摩擦便大动干戈,传出去,也叫他国笑话……”
汪扶风、秦放鹤、孔姿清等人赶紧看,哦,没有姓孔的,没有姓宋的,这很好。
由他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