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文章呈上来罢。”

这还是他说得收敛了。

秦放鹤给出的“一二三”条太具体太实际,完全是可以直接拿来操作的程度!

他现在对秦放鹤的感官很复杂,既有伯乐遇到千里良驹的欣赏,又有长辈式的爱护,还有一点不可对外人言的对未来官场的希冀……

秦放鹤应了。

报告什么的,上辈子他写了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完全没有问题。

只是自己说的那些要点,周县令,或者说大禄朝的地方官员们真的想不到吗?

未必。

富人永远没办法想象穷人的生活。或许他们早已脱离“农”这个阶层,双脚离开地面,不接地气,自然无法从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

又或许想到了,可觉得麻烦,懒得去做。左右全国上下也不只本官一地未有轮作,大家都不急,我急什么?

因为想靠种地增产创政绩,实在太难了!

周期长,一切全凭天意,效果如何尚未可知,可能折腾个三四年,自己调走了!又或者天公不作美,换回的收益还不如同僚多收几家税的……

但周县令愿意去做,肯去做,单凭这一点,秦放鹤就觉得他是个好官。

然后又听周县令带着几分笑意怪道:“你这个性子啊,也该收敛收敛,不然只怕来日要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