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大份的,她和王婆子那伙要送的一层十六寸蛋糕,用特制的蛋糕盒子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的双手捧了出去。

玄机就在车上。

推车上,一个“L”型木板,一个是反着的“L”型木板,两个L对着,而中间的空隙量过一般准确,正好能容下十六寸。

“L”那条竖,就是挡住或者说是卡住蒸笼,一边卡一个高板,“L”下的这条横板子,它并没有在车上面,也不是靠蒸笼压着,而是穿过推车板,把这个车板子抬起来,靠的是钩住这个推车板,这样能更稳当些。

更稳定不行,用马老太的原话是,福喜,你得弄成最稳当,这一车点心多少钱呢,不能有任何闪失。

所以宋福喜就将他的“木匠专用胶”送与了老娘。

古代木匠用的胶水,其实就是鱼鳔胶。

古代又没有化学胶水,就用这个粘合家具,粘合乐器,粘合弓箭。

别小看这胶,虽然不起眼,但是古代木匠就是用这个,可以一根钉子都不用,将家具粘合的严丝合缝。

而且,它也比现代胶水强的一点就是,还能在不损坏木头的情况下,将已经沾上的木头打开。

你比如,谁家的凳子腿坏了,不用多费劲,用开水烫,烫一会儿,鳔胶受热熔化直接将破凳子腿拔下来就行。

唯一不好的一点是,买鱼鳔胶的原料虽稀烂贱,但“好汉子也捣不了二两鳔”。

啥意思呢,就是宋福喜弄这些胶水,累够呛。眼下又多个老娘,要随身佩戴胶水,让他多捣些,太累。

言归正传,马老太就是每次装车后,先用棉被,草席子,一层层将蛋糕都捂差不多了,然后用两个对着的“L”木板将蒸笼一卡住,她就弯腰到手推车底下检查那条“L”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