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地判断出他或她的出生年头,比如解放、分田、抗美、超英、跃进、学锋、四清、文革、立新、爱武、援越、纪周、继东、四化、新征……
随着近三十年来社会的变化,到目前,取名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重名的情况在减少,使用生僻字眼的个案在增加。最近我去成都签名售书,一位姑娘说她名字是一个单立人一个思字,这字她要不先念出音来,我就不知道怎么发音,不查字典,也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由于一些家长给孩子取的名字里使用着一些电脑字库里暂时没有的僻字,已经派生出诸如户籍登记发生困难一类的情况。在网络上更出现了一些怪异的署名,有的是四个字以上,有的把英文字母和汉字混在一起,蔚成大观。
名字有那么要紧吗?现在有很不少替人取名字的商家,有的是公司有的是个人,有的注册过有的没注册,但都有生意,有的收费不菲,有的门庭若市,这样的现象就说明,人们对名字的重视度,总体而言是在提升而不是在淡化。
2
曹雪芹给《红楼梦》里的人物取名字,大体是三种方式。
一是精心设计。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成员,特别是贾家,男子,他给排定了代字辈、文字辈、玉字辈和草字头辈的四代系列。其中贾赦字恩侯,贾政字从周,都有特殊含义。文字辈生下的女儿,他把各人名字里中间那个字设计成连读谐“原应叹息”的音,她们的大丫头名字最后一字合起来又构成了“琴棋书画”。又用甄应嘉、甄宝玉等名字,形成与贾家互为“倒影”的迷离扑朔的喻意效果。另外像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邢岫烟等名字都与其性格相映照。丫头的名字,像晴雯与绮霰、麝月与檀云对仗,金莺恰巧姓黄,玉钏则刚好姓白。宝玉的小厮通常是茗烟、锄药、扫红、墨雨四个,象征着贵公子日常的四桩雅事等等,显然都是特别下了工夫来拟定的。
二是随事命名。写到与某事相关的人物,就随手拈来一个姓氏或名字。比如甄士隐的岳父叫封肃(对穷女婿很不好,含风俗如此的意思);大观园的设计者因为重点是处理园林山石野趣,就命名为山子野;贾芸得到在大观园里补种花草树木的差事,去买花木,正当春天,那卖花木的就取名方椿;探春理家时决定在大观园里搞岗位责任制,分派去种稻香村庄稼的就叫老田妈,管竹林的就叫老祝妈等等。
以上两种命名方式里,已经多用谐音的手段,大量地使用谐音来表达他对人物的评价和爱憎,则是最重要的命名方式,在书中屡见不鲜。冯渊,意味他遭遇冤枉;大太监戴权,通过谐音说明他权力很大;赖尚荣,谐“赖祖上荣光”的意思。他用谐音表爱的情况很少,倒是有大量名字通过谐音表达出他的讥讽乃至憎恨,如吴新登(荣国府里银库总领,那时候银子使用有戥子准星的天平来称量,但此人居然“无星戥”)、戴良(荣国府管粮仓的,只会“大斗往外量”)、钱华(荣国府买办,本应为府里省钱,却“使钱如开花”);一些清客在他笔下更是其名不堪: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胡厮来(胡乱厮混来)、卜固修(不顾羞耻);程日兴(成日里兴风作浪,是个古董商);贾芸的那个舅舅,他取名为卜世仁,那就简直是宣布他“不是人”了,切齿之声穿透纸背。
我在前面讲座一开始就探讨了秦可卿的原型问题,我注意到,有的古本《红楼梦》里,第十七、十八回里跟王夫人汇报妙玉情况的仆人,写做秦之孝,那显然是曹雪芹的原来的设计,他还设计了另一对夫妻:秦显和秦显家的,虽然后来的书里把秦之孝的名字改成了林之孝,但六十回前后写大观园里司棋等与芳官等争夺内厨房的控制权,当厨头柳家的被扳倒后,林之孝家的自作主张,派去了新的厨头,就是秦显家的,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显然,在曹雪芹初期的构思里,书中从上到下都有秦氏的踪影,秦之孝夫妇控制住了“肥水”,那就一定不让其流入外姓田,他们必让秦显夫妇得油水。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那一回,有个细节极其微妙,值得特别注意,就是当大家来到一处水景,一些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