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惜春杜绝宁国府没多久,“三春”就渐行渐去,进入到“昏惨惨灯将尽”的“四春”,“家亡人散各奔腾”,“各自需寻各自门”,惜春寻到的就是“空门”,她的“奔腾”方式就是“顿改昔年”,白日“缁衣乞食”,晚上“独卧青灯古佛旁”,她的肉身苟活于世,她的心却已经死如冰块。曹雪芹通过惜春这样一个形象,提供了一个在威权政治和炎凉世道中以杜绝人际唯求自保的生命个案。其惨痛的内涵,值得我们在体味中旋转出无尽的喟叹与警觉。

惜春的那幅《大观园行乐图》,贾母后来再无心思过问,大观园的众儿女们也再无心去观她作画,她自己更一定从懒画发展到罢画,乃至毁画弃画。曹雪芹的后二十八回里,会怎样具体交代乃至描写到惜春那幅画的下落呢?二百多年后,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仍是那么阔大、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