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他手里的报纸,嘴角抽搐了一下,“应是出自《中庸》,意思是随和而不随波逐流,恪守中立,不偏不倚。”

“哦!”云雁回恍然大悟,毕竟没在这个环境成长,乍一听还真不知道确切意思,更别提像此人一样,连出处也说出来了。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老翰林真的很厉害,点中了要害。这非但是在指点做新闻,也是在指点他们自身的立场与态度,想必他已经猜想到报纸可能引起的反响。

那青年翰林忍不住又说道:“这句话很浅显……”

“谢谢。”云雁回假装没听到,拿着报纸离开了。

……

云雁回回去后,报纸便开始印刷了,而后,由开封府自己的渠道发抄。

《开封府报》抄送到了全府上下,其反响着实热烈。每个单位都有十几份到几十份不等,如此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分到,需要传阅观看。

不过识字的人也没有那么多,所以除了识字的传阅到报纸都要摸出毛边之外,便是识字的需要念给其他同事。

在府外,更是出现了传抄的现象,因为百姓的喜好,所以抄送的都是那些着重府内奇闻趣事的新闻。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以为报纸全都是那种内容,全都不相信是官府主办的。

在知道的确是官府主办的之后,竟很多人暗暗嘀咕,对此表示怀疑,大意便是:

――居然还能官方八卦?

第135章 报纸发抄(下)

余五郎本是酸枣县的一名普通农民, 他最为得意的,就是娶了一个好媳妇儿,他媳妇儿出的主意,两口子到东京去摆摊卖果子,从此不必在地里刨食儿了。

不过, 随着年岁渐长, 余五郎对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深了。虽说在外人看来, 酸枣县和东京也没差多远,但是对余五郎来说,他还是更想念酸枣县的山水。

这一日,余五郎提着篮子去给送外卖, 那是在内酒坊。

这是余五郎的老主顾了,他知道,这时候正是内酒坊的匠人们休息的时候,正好吃他送来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