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很善良、很懦弱,权柄就落到西宫的手里面去了,而且东太后后来又死掉了,是不是?确实是东比西贵的。
有的人说,这个曹雪芹写作就不认真,或者说就是艺术虚构,人家就乐意这么写,讨论什么啊,东、西有什么好讨论的?写小说嘛,贾家就住东院,北静王他们就住西院,怎么着了?你非要这么着我也没办法,这也是您的一种读书方法,我也很尊重,我这里作揖了,但是我希望下面这些朋友还是听我说一说,就是因为有生活的真实在那儿。《红楼梦》它是一个自叙性的小说,自传性的小说,他的创作素材,基本上就是他们曹家在那个时代的生活,他写这些事情都有生活原型,那为什么生活当中会是这样的,我就要告诉你,曹寅和当时他的大舅子李煦,在康熙朝他们表面上是织造,实际上他们还负有非常重要的秘密任务,包括给康熙从汉族的女子当中选择妃嫔。这是有史料支撑的,有记载的,当然现在查不到很多资料,但是仍然可以从李煦的奏折当中查到,康熙有一个嫔姓王,汉族,王氏的母亲姓黄,死掉了,李煦就专门写一个奏折上奏康熙,康熙这种私人的事就是由他们来处理的。所以,书中这一段话之所以可以理解,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在历史上,现实生活当中的康熙和现实生活当中的曹寅是一辈的,转化到小说当中,就是和贾母是一辈的,而这个陈氏之所以给她大办丧事,现在我就要告诉你她是谁的母亲了,她就是前面我们说到的,题写“天香庭院”的那位皇子的生母,她就是二十一阿哥允禧的生母。允禧和雍正是一辈的,就是比贾母原型矮一辈了,而且很可能在现实生活当中,陈氏之所以能够进入皇宫,之所以能够在康熙身边,给康熙生了儿子,就是跟曹家当时的选拔有关系。因此这个人生的儿子,转化为小说里面的北静王以后,这个府邸的人,对现实生活当中的曹家就绝对不能够摆老资格,摆自己的贵族地位,绝对是非常感激的,甚至又由于这一个宗族的老前辈还在,于是就让他们住东院,自己这边的太妃少妃就甘愿去住西院。当然我说的是小说当中的人物,实际上现实生活当中这两组人物就是这样的一种相处方式,这被曹雪芹很认真地、纪实性地写到了小说里面,虽然这些人物的名字转化了,但是所呈现的面貌还是生活当中的真实面貌。
那么这样一想的话,就太有意思了,这个允禧究竟和曹家来往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不是啊?《红楼梦》的“天香楼”很显然就来自于允禧的“天香庭院”的匾,《红楼梦》里面一会儿说太妃、一会儿说老太妃的那位妃子薨了以后的丧事当中,北静王和贾府两府临时居住的情况,就反映出当时的曹家和允禧这个王府之间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那么好,不多说了,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得出这个结论,我们在通过一番寻找以后,终于找到了和曹雪芹他们家族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皇族的分支,那么秦可卿的原型一定就在这些分支当中。下一讲我就会告诉你究竟秦可卿的原型是谁。
第十章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经过上几回的梳理,我们已经知道,要把秦可卿的原型搞清楚,需要从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斗争当中去寻找线索。那么现在其实已经可以说是接近水落石出了。经过了一番“柳暗花明”,我们已经走到了秦可卿的“又一村”了。我现在稍微回顾一下前面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历程。
我首先从贾府的婚配入手,一步步走近秦可卿的生活原型。通过第一章《贾府婚配之谜》、第二章《秦可卿抱养之谜》、第三章《秦可卿生存之谜》和第四章《秦可卿出身之谜》,我层层剥笋般地分析,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秦可卿的真实出身,不但不可能寒微到是养生堂抱来的弃婴,也不可能是在一个小官吏的家庭里长大成人,然后才嫁到宁国府,有了贾蓉妻子那么一个身份。她的真实出身,不仅并不寒微,甚至还高于贾府,应该说是出身极其高贵,很可能来自于宫中,是皇族的血脉;所谓由小官吏抱养,也确实找了个小官吏来合作,充当幌子,但从根本上说,那是对外施放的烟幕。她应该很小的时候就被隐藏到宁国府,作为童养媳,精心地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