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儿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奚落崔氏的好机会,每每见了崔氏总是要奚落她几句、故意往她的痛处上戳,让崔氏心里明明郁闷得快要吐血了,却偏偏奈何不了妙儿―――谁让她当初不听妙儿的劝告,非要一意孤行的等到十月初再收割稻谷呢?

这崔氏心里堵着一口窝囊气没地方出,也不好明着拿妙儿兄妹三人出气,于是便变着花样克扣家里的吃穿用度,以家里那数十亩田一颗稻谷都没收上来为借口,今儿故意只煮了稀粥、切一碟子少得可怜的咸菜给妙儿三兄妹吃;明儿索性连饭都不做了、两手一摊说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再到第三天时,崔氏竟然还让妙儿三兄妹上尤家去借米、借钱!

这张光又不在家,妙儿三兄妹自然理都不理崔氏、权当她说的话是屁话,反正他们三人可以背着崔氏开小灶,崔氏就是故意苛刻口粮也饿不到他们!

而且这一回村里的乡亲、一听说崔氏这个后娘不给妙儿三兄妹饭吃,那些事先得了妙儿提醒躲过一劫的人家,纷纷送了各色吃食到张家来给妙儿,甚至有些老实实在的人,见妙儿他们没饭吃,每天自家开饭时就把妙儿几兄妹喊过去一块儿吃,说是凑个热闹。

妙儿几兄妹自是乐得不跟崔氏同桌吃饭,于是每回被邀请,便拎着一些别人家送来的物事上门算是添菜,热热闹闹的和那些好心人挤在一桌吃饭。甚至连尤大牛也叫人买了不少物事送到张家给妙儿,妙儿见那些物事大多是些吃的,便包了一些亲自送到张四郎寄养的人家……

话说这张四郎之所以会被送到可靠的人家寄养,乃是因当年张四郎年纪还小,张大郎怕张光会把他交给崔氏带,也怕崔氏会虐待最小的张四郎。于是张大郎特意央了尤大牛找了一户可靠的亲戚,把年幼的张四郎寄养在亲戚家。

当然,妙儿三兄妹每天都会去看张四郎,并抽出时间陪他玩和教他读书识字,也打算等他们攒了些钱、有能力经常开小灶了,再把张四郎给接回来,免得害张四郎跟着他们吃苦受饿。

日子就在崔氏的焦头烂额中一天天的滑过,转眼便逼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大年了。而随着天气渐渐的由冷变暖,日子也很快就又翻过了一年、迎来了春耕。

这春天一到,通过州试的举子也迎来了春闱、也就是省试,省试一过、接下来便是殿试了。这张光和徐天光早早的就都考过省试了,因此他们这一次直接参加殿试就行,只要殿试能够顺利通过,那就有了出仕为官的资格和机会。

这徐家自是盼望着徐天光这一回能够高中,结束多年来总是止步殿试的尴尬处境,因此徐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密切关注着殿试的结果,并且一等结果出来、丁氏接到了消息,就马上使人给张家也一并捎去了消息……

那丁氏使了个婆子前来张家报信,那婆子倒也是个机灵人,一到张家见了妙儿等人、便笑吟吟的先挑了好听的话来说:“崔夫人、张小娘子、两位少爷,我家夫人让我来给你们报个信儿―――我家老爷高中了!”

“真的?徐老爷真的高中了?”张大郎一脸激动的追问道,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屡考屡败的徐天光竟然一举高中了!

那婆子脸上有着与有荣焉的神色,讪笑着说道:“哎哟!这种事老婆子我怎敢随意拿来胡说?这个喜讯是我家老爷派了人、快马加鞭的从汴京城送回来的,可是比真金还真哟!”

妙儿对徐天光的印象一直不错,也一直都觉得他为人十分正直,且和草包张光完全不一样、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这一点从他能教育出徐四郎这样的儿子就可以看出来……

于是妙儿当下便真心实意的恭喜了句:“那这可真是件天大的喜事!回头你回去了替我们和徐老爷说声‘恭贺’,祝他马上就能大展宏图、一展抱负!”

“张小娘子的话我一定带到,”那婆子说着顿了顿,才小心翼翼的从怀里拿出一个红缎面绣了金丝蝴蝶的布包,讪笑着递给了妙儿、一脸讨好的说道:“这是我们夫人让我捎带给张小娘子的物事,张小娘子且接了打开瞧瞧!”

“丁夫人送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