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我刚刚去寻武安侯了。”

黛黎被儿子这个炸.弹震得够呛,“你寻他做什么?秦邵宗那人敏锐得很,城府又深,难保他……”

后面的话没有说完,母子俩忽然齐齐停下脚步。

黛黎看着不远处蹲在城门口的莫延云,顿觉不妙。

【作者有话说】

剧情铺到现在,我以为不少读者能看出来夏谷这一part的重要性,但没想到非但没多少,还有说节奏慢(…)

好吧,只能浅浅提两句。

夏谷现在汇聚了几方势力,除了黛黎的逃亡线,还有北地和司州、青莲教博弈的权斗线,后一条以老秦为主。

老秦这条线的发展,又会直接勾连到司州的未来、兖州本身的变动,和青莲教内部的变化。

相当于现在是黛黎、老秦的双线并行,每一条都要讲清楚,不然后面就会有“这怎么好像少了一块”的突兀感。

不过写到现在,黛黎和老秦也离见面不远了。

最后,你们开上帝视角真的开得太厉害了,站在黛黎的角度,很多事真的不能未卜先知[捂脸笑哭]

ps:乱世是一个过程,比如黄巾起义到东汉灭亡足足有36年,是有些人的一生了,不能总哪里都不去叭,更别说州州选的豫州是相对太平的地方[眼镜]

82 · 第82章

整条街巷被血色浸染,尸首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断刃残弓散落于地。

街巷两旁的店铺门户大敞,风拂过时,残破的窗叶被吹得往内合拢,木轴处发出不堪重负得“咯滋”声。

秦邵宗甩了甩刀,厚重的血痕“哗”地甩在青石板上,他抬头往前看,前面街道寂静无声,商铺门紧合着,不知其内是否有伏兵。

先前从高友那里借来的马死了,对方出动了绊马索,而后极力攻击马匹。

“君侯,此地距离那住处还有一条街。”丰锋也目视前方。

光这般看,真看不出前方有多少伏兵。

“把商铺的门板拆下来做盾,让弓箭手居于队伍内,步兵居于外。”秦邵宗冷笑,“一街之距罢了,怎能过不去?”

至于对方城外的骑兵,秦邵宗完全没当一回事。对方有援兵,他也有,不过是时间需等久些。

谢三的人兵临城下,他就关城门。

他们没有云梯和冲车,单凭外面那点人还想强攻?天方夜谭。

……

先前的搏杀动静不小,几条街外都能听闻。居于西街阁院的谢元修也不例外。

他不傻,听侍从说武安侯杀过来了,赶紧撤退,至于宅内物件等,一概不拿,逃命要紧。

“武安侯此番来夏谷带了不过两百余人,既要分兵去巡人,又要顾及四个城门的情况,还要留人在身旁守卫。哪儿都是用人之处,他竟还能分出人手找到我的藏身地?”谢元修真觉得见鬼了。

北地那位的威名他自然听过,凶恶得很,直面其锋芒是下下策,故而当初听闻武安侯也到了夏谷,他赶紧寻了个地方藏起来。

藏身地是谛听提供的,按理说,应该周密得很,就算武安侯的人上门盘查,也不会查出端倪。

究竟是何处出了披露,难道高友出卖了他?

应该不会。如今城门巡卫已反,高友没回头路可走,绝不可能还摇摆不定。

谢元修的下属也不知何故,尽力安慰道,“三公子莫恼,幸好当时准备了后手,咱们如今从后门出,经小巷去北街那边避一避风头。倪都督他们已在城外了,有高府君和咱们的人在城内配合,进城不过时间问题,待倪都督率兵马至,还愁摘不下那武安侯的首级?”

下属又说:“且倪都督向来灵活,若是东城门进不去,他定会试着走其他城门,总归能进来的。”

谢元修面色稍缓,“你说得对,咱们先避其锋芒。对了,高友安排了多少人刺杀武安侯?”

下属回答:“四百人,加上咱们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