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国家队领队比埃尔霍夫和几名官员都赶来,连同主教练和球员开了一场紧急会议。

原本勒夫的国家队教练位置一直不太稳当的,之前他一直给克林斯曼当助手,克林斯曼离任被扶正。

虽然克林斯曼只起到一个精神领袖作用,战术大多都是勒夫定制,但他球员时代籍籍无名,教练时期也没有过硬的资历,并不能服众。

领队比埃尔霍夫,现年四十一岁,正值壮年,一开始勒夫需要借助这位这位德国足坛大器晚成的传奇人物来为自己树立威望,但在执掌德国队在欧洲杯夺得亚军之后,如今的勒夫终于能够站稳脚跟,自己掌控令旗。

所以勒夫和比埃尔霍夫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本质上是站在同一条战线的。

讨论的结果最终就是,没有人认为波多尔斯基违反纪律的行为应该受到惩罚,所有人都想要将这件事轻轻放过。

关于“掌掴队长”的危机应对方案一出来,阿莱就感觉到不公平的味道,新老交替、新的战术风格体系、巴拉克的哑巴亏……还有他这个最有可能的既得利益者,拜仁的嫡系。

阿莱敲响巴拉克的房门,开门的是人高腿长的默特萨克,“我想找米夏埃尔。”

默特萨克显然不清楚阿莱的来意,“他正在洗澡,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转告。”

关门声惊动了刚从浴室出来的巴拉克,他用毛巾擦着头发走过来问,“那个小鬼说了什么?”

“他说在他心里,你是永远的领袖,听起来很感人不是吗?我很好奇你和他私底下的交情。”

听到这句话,急性子的巴拉克套了一件T恤,扭头就走。

默特萨克忍不住追问,“嘿,你去干嘛?”

“告诉那个小鬼别犯愚蠢,今天的错误和他没有关系。”

“你为什么要去?”

巴拉克拧开门把手,看着默特萨克,“如果阿莱西奥·马特乌斯注定是德国队的未来,就不应该在他刚刚绽放光芒的时候,让他的职业生涯背上沉重的包袱,在这方面我比勒夫更有经验。”

就像德国名宿君特·内策尔在自己的专栏里写的那样,巴拉克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不具备带领德意志战车前进的素质。

这句话虽然带着西德人对东德人浓浓的鄙视和质疑,但也说明了巴拉克的性格,他太强太骄傲,所以说话方式和行事风格无形中会伤害得罪很多人。

但和很多的东德球员一样,巴拉克算是一个对后辈有关爱之心的前辈,再加上一点B2B中场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传承心理……

比赛结束之后,全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到德国队,舆论一下爆炸开来。

“波多尔斯基掌掴队长巴拉克?这个世界太魔幻了,马上就是南非世界杯了,德意志战车这是要散架吧?还能出线吗?”

“这就是纪律严明的德国队?”

“……”

德国媒体开始不断追问此事,图片报更是直接用《丑闻!波多尔斯基掌掴国家队长巴拉克》作为标题。

德国媒体普遍认为,这次冲突的真正根源却是矛盾重重的队内氛围和主教练勒夫的执教。

这场比赛,勒夫沿用了两个月前阿莱西奥上场时的灵感,对德国队进行变阵,让波多尔斯基回撤到中场,解放巴拉克。

然而,这个安排抑制波多尔斯基的发挥,毕竟身为边锋,波多尔斯基并没有阿莱西奥一样的速度和前场串联能力。

这就导致本场比赛,波多尔斯基没能延续进球势头,所以当巴拉克指责不参与防守,波多尔斯基难免心理失衡。

不止如此,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家队站稳脚后跟的主教练勒夫就一直打压包括巴拉克在内的诸多德国队老将,严重削弱巴拉克的权威,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敢挑战队长的领袖地位。

舆论持续发酵,对波多尔斯基的谴责持续发酵,然而德国足协给出的处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罚款5000欧元,小惩大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