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2)

个人。

“您先回去休息吧,今天这里我来。”蒋斯旻放下书包对阿姨说。

领着工资还不用出力,看护阿姨自然是欣喜的,但毕竟是在病房里,不好笑得太满足,只能稍稍咧嘴说句谢谢。

医院的营养餐蒋斯旻吃不惯,打电话到他这些年回来常光顾的餐厅,点了几个菜打包,叫司机去拿过来。

老太太牵过蒋斯旻搭在被子表面的手,一老一小的手对比十分明显。一只手蜡黄,层层叠叠的皱纹里泛着密密的黑斑;另一只手修长白皙,薄薄的皮肉下有错乱的青色血管。

时间留下的痕迹,就这么无情地摊开在眼前。

老太太年事已高,天天被拘束在医院里不接触新鲜的事物,能说的话翻来覆去就那几句。

讲她母亲读书时候的趣事,讲他小时候的性格和现在如何如何不同,又说她母亲现在年近四十的人了,心智却还是不成熟,跟小孩一样贪玩……这些话蒋斯旻听过的次数,两只手都算不过来,但他还是耐心地听着,并在老人的停顿里恰当地发出“嗯”“是”“哎”诸如此类的附和。

他知道,老人的倾诉欲是很强的,他也挺喜欢外婆和自己多说说话,似乎那是一种对童年缺失的念叨的弥补。

他在国外念书也有挺多朋友,但和那些朋友的相处并不能消弭他内心情感的缝隙,他觉得那些相处太浮于表面,他讨厌虚伪的社交。

所以当自己第一次来到7班,当周焕第一个跑过来和自己搭话时,他感受到的是一颗赤诚的心,一颗独属于青春年少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心。

那份真诚一点一点渗入他心里,填充着那道沟壑。

-

邱雯在二楼最角落的位置找到姜迩,她正在埋着头看杂志,旁边用自己的书包给她占领了一块儿空地。

这个时间段书屋的人很多,绝大多数都是刚放学进来看书的学生,因此这里不像图书馆那样安静。这里到处都是叽叽喳喳的讲话声和上上下下的脚步声,能在这里静下心来看书是需要一点毅力的。

邱雯这个时间有自己固定要看的书,她去自己上周放书的书柜上找到自己没看完的那本英文版的《绿山墙的安妮》。

这本书她在小学的时候就读过,只不过那时候看的是儿童注音版。前几次来意外发现这间书店竟然有全英文版,而且还是精装的,她顿时喜不自胜。

她来这边看的书目的性都很强,一般都是看她很喜欢却又售价高昂一时半会儿买不起的书。每看完一本,她都有一种赚到了的感觉。

陶书娴和邱树明过问她为什么星期五回家那么晚,她的回答是留在教室写作业,正好错峰回家,不用担心挤不上公交。

父母对她的这个说法不太怀疑,因为他们的女儿一直都很乖,就连分科的时候,即使对当时的政治老师抱有极大的不舍,最后也还是忍痛割爱选择了理科。

其实邱雯对于文理分科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但她知道父亲母亲是希望自己将来能在工作上有更多选择才会在这件事上如此斩钉截铁的态度,因比只能把自己的遗憾通过看书的方式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