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旱带来最大的影响还有饮水问题。

湖水都干涸,更加不用说井水。

即便有粮食,饮水问题也不好解决,好在现在地上井水还没彻底干涸,饮水还是有些。

而中州大旱的消息,也传到大盛朝的各个州城,自然最先传到京城。

伏太后万万没料到,祝太守递来的折子竟是真的,中州真发生大旱。

可即便知道,也已经无济于事。

现在想要救济这些灾民也简单,只要朝廷拨款,购买粮食总去赈灾。

可整个中州的人口有几百万,一天就得吃掉多少粮食,真要拿国库的银钱去买粮食赈灾,整个国库就要彻底空掉。

之前了为了建行宫,还有她奢靡的生活,国库里头的银子已经没多少。

伏太后一时也没了法子,而朝廷百官也都在上折子让新帝赈灾。

新帝半点主意都没,散了朝就去问伏太后。

伏太后只能让新帝先拖延着。

就这样拖拖拉拉又是半个月过去,已经入了夏,中州越发炎热,田地里的农作物都已经彻底晒死,不少佃户跟百姓们颗粒无数,勉强用家中剩余的一丁点银钱买着高价的粮食先吃着。

第127章

中州大灾的事情也陆陆续续传到更远的州城, 到了仲夏时,连着西南边城都听闻此事,大部分百姓们都能感同身受,也担心中州百姓们熬不过去, 希望快点下雨, 也希望朝廷可以去赈灾。

许沁玉听闻此事后, 有心想做点什么都无能为力,四哥这几个月一直未曾回,不过每月都有家书寄回, 这个月的家书也要月底才能到。

她心中其实隐约也清楚,哪怕是四哥, 恐怕都没有法子,古代发生这种天灾,除了朝廷去赈灾,真真就是束手无策, 若无人赈灾, 那些灾民差不多只能逃荒或者等死,就算是逃荒,也是艰辛的,能活下去的只有小半。

许沁玉也希望朝廷可以赈灾。

可依照这几年朝廷跟宫里头那两位的所作所为, 恐怕指望朝廷赈灾,都不大可能。

许沁玉实在不懂太后跟新帝是怎样想的, 真要贪图享乐,你做个闲散的王, 悠闲的太后, 整日吃吃喝喝, 荣华富贵也有, 钱财方面,虽然国库不可能任由你使,但也绝对差不了银钱,何苦去争夺那个位置,用了歹毒计谋夺来的地位,却只享受这个位置带来的荣华,而不去履行所需要付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