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彩樱给她整理了一下头发,笑道:“傻孩子,从你进府那天就是咱们府上的大小姐,他们三个有的,你自然也有,元宵和粽棕都在读书,你自然也不能落下,当然了女孩子不参加科举,不用像他们学那么深,可总要识字才行。”
水笙明白了,可她不想去外边的私塾。
她对京城不熟悉,也不想一个人去那么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人。
犹豫道:“我不想去私塾。”
薛彩樱为难了:“外祖没精力,而十五还小,想等他一起启蒙也不成……”
正在薛彩樱犯难的时候,粽棕忽然从门外冲了进来:“娘,你怎么没想到我?”
薛彩樱一惊:“你?”
粽棕笑道:“我怎么不成了,我也读了好几年书了,别的不行,我就把我学过的东西教给水笙姐,这有什么难的。”
反正水笙只需要先识些字,至于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
薛彩樱还真被粽棕说活络了,不过她可不觉得粽棕能行,“你把元宵叫过来。”
薛彩樱一开口,粽棕就明白了,他赶紧阻止:“娘,你别找我哥,我真能行。”
水笙也不想跟元宵学习,她附和道:“义母,我也觉得粽棕能行。”
薛彩樱还是迟疑,粽棕又道:“娘,你先让我试试,如果我确定不行,你再让我哥教呗。”
薛彩樱想想也是,反正粽棕时间多,而且他教水笙的过程中还能再复习一遍。
实在不行,再找元宵也是一样的。
最多再从外边请位先生,只怕外公不愿意,非强撑着把水笙的事情揽过去。
作者有话说:
赵雪窝:我这么有钱了吗?
薛彩樱:赚到了!
粽棕:我成先生了。
元宵:呵!!!
? 第 109 章
家业大了, 操心的事也多了,薛彩樱劳神费力确保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能提前预料并且完美的解决。
可现实却是无论你考虑的多完美,总有遗漏。
比如今天晚上赵雪窝回来一直绷着脸色, 谁都不搭理,两个孩子跟他汇报功课,他也听得心不在焉的。
等人走了, 薛彩樱给他端了碗银耳莲子羹,“这是我刚熬得,你尝尝。”
赵雪窝最喜欢娘子熬得羹,他端过去大口喝了一碗,热乎乎的熨烫着五脏六腑都舒服了,这才有了些笑模样, “好喝。”
薛彩樱顺势问道:“今天不高兴?是不是城里出了什么事?”
赵雪窝犹豫道:“那倒没有, 是两个孩子的事。”
薛彩樱纳闷道:“你都没见他们,对了,就刚见了一会儿, 他们没好好学习,惹你生气了?”
赵雪窝将喝完的粥碗放旁边,回道:“没有, 是今天皇上接到了国子监的折子,说是国子监学子太多了,今年暂停招生一年。”
薛彩樱心里一凉:“那咱家孩子怎么办?”
赵雪窝叹了口气:“粽棕还小, 晚一年两年没事,可元宵大了,家里虽然有外公, 可和国子监还是不一样, 实在不行就送城里的书院吧。”
城里的书院就是雨生读书的地方。
和京城在两个方向。
虽然也很好, 可离京城远,除非放长假才能回来。
元宵才十岁,薛彩樱舍不得他去那么远的地方。
“皇上怎么说?”
赵雪窝如实回道:“皇上说考虑考虑。”
薛彩樱不清楚国子监的情况,问道:“那国子监到底有多少人了,怎么忽然就不招学生了?”
赵雪窝也不清楚具体的人数:“听说是中进士的少,每年都有新人往里进,这一来二去的学子就多了,我听人说还有在里边读了二十多年书的。”
薛彩樱吓了一跳:“不是吧,那家里的事不管了?”
赵雪窝:“可能都是贵族子弟,家里不差钱,反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