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日,《国风》上的广告效力出来了,名单上的布庄、酒楼、笔墨店等等店家都开始迎来一大波新客。
原本许多人只是看在文彦博的面子上才掏钱支持迎驾工作,心中颇有些怨言,感觉文彦博是掏他们的腰包搞自己的面子工程。现在不同了,现在这些掏了钱的人都喜翻了天,大夸文相公诚不欺我。
没想到把店名与简单的广告词刊登到《国风》之上,竟有如此效力!
王雱是最不意外的人,后世许多报刊根本不能靠文章本身去养活,大多是靠植入广告来维持的。在后世没有进入信息时代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各种报刊把控着群众的信息来源,成为群众了解世界的唯一渠道。因此,穿插其中的广告特别有效!
《国风》的读者是受过教育的一批人,他们家底殷实,消费能力强,能在他们面前刷一刷存在感、让他们记得有这么个店,生意火爆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也有一部分读书人对《国风》上刊登商贾的广告很是不满,觉得这玩意玷污了他心中的文学圣地。
可惜这声音很微弱,王雱直接当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