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见她摔了信纸,反倒笑了,问道:“你说我是搬回老家,还是留在祥符县改嫁?”
林依答不上来,只能报于苦笑。她眼看着屋里都被搬空了,心知耽误不得,匆忙告辞,催着轿夫以最快的速度冲到学馆,寻到张伯临道:“大哥,你还在等甚么,赶紧去舒姐姐家看看罢,再不去,人都走了。”
张伯临惊诧道:“出了甚么事?”
林依没好气道:“问你爹去。”
张伯临不知是甚么事,让她也发这么大脾气,待得匆匆赶到李舒家,见了那搬家的阵仗,又捡起地上的信件看了看,这才明白了端倪。
李舒抱着张浚海,离他三步远站着,冷冷道:“儿子还小,我不想改嫁,只怕要让你爹失望了。不过我也不愿做那等讨人嫌的,即刻就回老家去,不耽误张大少爷成亲。”
甄婶掇了一包钱出来,扔到张伯临脚下,道:“预先恭贺张大少爷新婚大吉,这包钱,就当礼金了。”
张伯临心中无鬼,倒也没臊着,只是愧疚得紧,他看了看李舒,又看了看她怀里已会拍着小手叫爹的儿子,突然一个箭步上前,抱过张浚海,向李舒道:“回老家也没甚么不好,我同你一起回去。”
李舒怎么也没想到张伯临会作出这个决定,一时愣住了。甄婶替李舒高兴,却不忘提醒张伯临:“你就算走了,张家二老爷也一样能替你把王家小娘子娶进门,到了那时候,我们家李娘子算甚么?”
李舒听了这话,迅速回过神来,夺回儿子,紧紧搂着,道:“若照你这般行事,我的浚海,生生由嫡出变作庶出了。”
跟李舒回老家,乃是张伯临临时起意,的确是没思虑周全,此时听甄婶一讲,也觉得不妥,登时烦恼起来。
门口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我说你们还犹豫甚么,酒楼不是刚订了几桌,赶紧把复合的喜酒办了,甚么事都不用再怕。”
几人扭头一看,原来是林依。林依走到他们跟前,笑道:“恕我多事,不放心,跟来看看,不过算是跟对了,好歹出了个主意。”
张伯临仔细想了想,猛一拍手,转身就跑:“三娘这主意不错,我赶紧回家改帖子去。”
李舒追了几步,叫道:“不用改,街上有现成的喜帖卖。”说完,见众人都掩嘴偷笑,不好意思起来,羞红脸扎进了房。
她与张伯临二人,也算得是好事多磨,林依不忍进去臊她,抱了抱张浚海,告辞离去,帮着张伯临准备喜宴的事。
就这样,张浚明的生辰宴,被临时改作了喜宴,原先的帖子压下,另发喜帖出去,告诉亲朋好友,张伯临与李舒夫妻二人,即将复合了。
在大宋,这种被休后又被接回夫家的事,虽然不多,但也不算罕见,不过往往都是悄悄地知会亲友,不会大肆操办。而张伯临为的就是断了张梁的想头,因此怎么热闹怎么来,只要是认识的人,喜帖一张不漏,还特意给王翰林也送了一张过去;那成串的大鞭炮,更是买了一挂又一挂。
第263章 张栋回京
到了喜宴那日,所有的宾客都到齐了,张梁才得知李舒要回张家,等他紧赶慢赶到酒楼想要阻止,已是来不及了,只好哭丧着脸由着李舒叫了爹,接过张浚海来抱着。
张伯临乐呵呵地办完了酒宴,携妻带子回家去了,留下张梁坐在酒楼门口唉声叹气,经张仲微劝了好一会儿,才家去了。
林依先是担心张梁会到李舒跟前找麻烦,但转念一想,公爹到底不是婆母,好对付得很,于是就放宽了心。
张伯临与李舒终于又过上了安稳的小日子,杨氏却暗自疑惑,王翰林与张伯临,向来没甚么接触,好端端的,怎么就瞧上他了呢?她通过昔日东京的那些关系,悄悄查了查,发现张伯临居然是牛夫人极力推荐给王翰林的。
杨氏惊怒之下,决定与娘家断绝往来,发誓,以后就算过年,也不会踏进牛夫人家半步。
张伯临与李舒历经了两次磨难,很懂得珍惜了些,你敬我来我敬你,日子过得亲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