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朝臣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皇帝的处置,大臣们的意见有所不同。

有大臣觉得没必要跟英圭黎撕破脸,让英圭黎的国王赔偿似乎是有点过了。

毕竟得维护一下人家君王的脸面,就这么直接打是不是有点不妥?

要英圭黎的国王羞恼成怒,真的断了两边的贸易就不好了。

另外有大臣却不这么觉得,撕破脸算什么,毕竟是对方先犯错,他们险些被算计,要点赔偿算什么?

而且禁令是英圭黎的国王匆忙颁发的,确实是他们有错在先,只赔偿已经足够看在国王的面子上了。

不然赔偿什么,直接断交不就更痛快吗?

他们也不差英圭黎这么个贸易的合作国家,而且比起英圭黎,跟法兰西的贸易做得更多,缺了英圭黎一个国家也不算什么。

更有大臣觉得给英圭黎国王的回信让苏澜一个人来写,实在不够稳妥,该叫更多人一起斟酌后再写才是。

皇帝直接让九阿哥把苏澜写的信里的意思重复了一遍,大臣听着有的不住点头,有的面露诧异,更多的是目瞪口呆。

他们跟皇帝想得差不多,都觉得苏澜这么个二门不迈大门不出的贵女写的信笺,要软趴趴的,不就叫英圭黎的国王看了笑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