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不仅能改善家里面条件,每年还能给表姐也寄些银钱。
…………
薛氏又过去兄长的茶摊。
薛良的茶摊在南城这边的集市上,这边还是很热闹,集市虽然不算大,但也五脏俱全什么都有,茶摊,食肆,客栈,酒楼,布庄首饰铺子各种吃食铺子等等,附近还有个夜市,新帝跟伏太后大赦天下,也没有宵禁,平日基本都是亥时末才收摊回家。
薛良的茶摊不大,里面就摆着三张桌子,外边支起个油布棚子,下面也摆着两张桌子,茶摊后面还有个小院子并着小厨房,水井也有一口,铺面虽小,但该有的都有。
平日喝茶的人不多,但薛淮会说故事,讲的故事动听,来喝茶听故事的人不少,薛良又会做点吃的,卖点他炒的干货,瓜子花生,还有些干果蜜饯,配着茶水吃,再听着故事,故此生意还算不错,一家几口忙活着,一个月也能赚个二三两的银子。
现在正好晌午,没什么生意,都是下午晚上生意较好。
石氏这会儿正蔫头巴脑的呆坐在茶摊门口发呆着,她还在心疼那一百两银子,她也跟丈夫吵了几架,她不是说不肯给玉姐儿钱,至少留个二三十两,再过些日子,涧哥儿又要交束脩费。
她是个爆脾气,跟丈夫吵了快一个月,丈夫也同她认错,说自是心疼外甥女,边城太苦太苦,还说竖王被抄家,肯定没银钱傍身,不多给玉姐儿点,玉姐儿怎么活。
她也心疼外甥女哇,玉姐儿小时候经常来她们家玩的,也算看着玉姐儿长大的。
其实这事情已经过去三四个月,玉姐儿出事一个月后,丈夫就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送去给了小姑子。
但她一想起来还是来气。
这三个月倒是赚了几两,那也不够给涧哥儿交束脩费。
正呆呆的想着,石氏抬头,瞧见小姑子过来了。
瞧见薛氏,石氏本来想甩脸子,可瞧见薛氏比玉姐儿出事前瘦了不少,脸颊都有些凹的,整个人气色有些差,她这脸子就甩不下去了,走过去把人拉到茶摊上坐下,板着脸问,“你过来干啥。”
石氏知道玉姐儿才出事时,小姑子还大病一场,差点没熬下来。
想到这里,又见小姑子瘦瘦得样子,石氏突然就想通了,家里银子给玉姐儿便给了吧,至少他们全家人都还在一起,都还活得好好的,怎么都比小姑子跟玉姐儿的情况好。
看看玉姐儿多惨,好好个姑娘说被替嫁就替嫁流放了。
石氏叹了口气,进屋拎了壶茶水出来给小姑子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