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马由岳云带领着自北面直逼大罗城下。王贵部则东去安邦城,和李宝海军合兵一处,从下龙湾进入白藤江,沿海岸南下,同样进攻大罗。
这样就可以发挥宋军水陆结合的巨大优势,避开交趾的主力部队,同时避免宋军人手的劣势。只要都成大罗城一破,韩世忠敢保证,这样民族博杂的小国必然就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何况这不是还有占城国掺和吗?韩世忠自信,以他的威名,如果占城国不老实,就带着大军继续南下,足够可以吓退这些南蛮子。反正他们粮食多,以战养战嘛!
下书吧
战略都制定好了,具体的作战细则都由各个领军将领细致划分。他韩世忠到时只需要在大罗城下带头冲锋即可,谁若犯了军法或者攻击不力,自有他来军法处置。
不过他觉得这样恢复汉唐故土名流青史的战争,是不会有人掉链子的。
都是老兵胯子,谁不知道谁?
等一切准备做好,韩元帅就选定了正月二十作为各军总攻时间。在此之前,岳云需要先摆出一副在大罗城下决战的姿态。最大程度的迷惑和牵扯住敌人。
反正你小子这么大的名头,不用白不用。
不得不说,岳云的名声和他憨厚的面相还是很具有欺骗性的。直到大军发起总攻击。交趾的太后、太尉和国相也没想到,高歌勐进的宋军这次竟然一反常态,不去占领升大罗为中心的红河三角洲,不寻找越军主力决战,反而往兵力空虚的东海路跑下,从侧面进攻。
三面围城,即使你是秦末时的楚霸王,也是必败无疑的。
更不用说,宋军手里还听说有那种可以炸毁太原城和大名府的黑火药。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的大罗城,就是修建百年,也比不上人家太原城坚固。
大罗皇宫之内。又是陷入一片死寂。终于不知道有谁说了一声,“都城断粮已经五日了。不然,我们投降吧。”
第140章:执酋长于君前
第一个开口的投降派当然是被诛杀了。断粮断的也是百姓的粮,贵族阶级还没到这个份儿上。
但是,既然已经有人起了这个头儿,就算不敢在大殿里提论调,还是很快蔓延了大罗城。要知道,虽然说交趾已经建国200多年,但。国主姓氏已经换了好几家,你指望一些小贵族和平民百姓对李氏政权有多大的忠诚度是不可能的。
很快,城里就出现了逃亡潮,即使再怎么加固,也总是有世代居住的居民知道怎么往外跑。或者投降了韩世忠,或者不幸被占城国的人抓住。
韩世忠因为补充了一次军粮,所以显得没有那么着急了。又因为害怕赵官家真的把他调回去换岳飞来,所以一开始还是克制的,但围困大罗第十天上就已经彻底不耐烦了。让人写了封信,射到城墙上,意思是再等三天,若不投降,就让你们知道黑火药的厉害,到时候李氏宗亲一个不留。各家大臣是杀是剐也要看他韩五爷的心情。
吕祉对此当然是非常有意见,但还是韩世忠解释说,这叫攻心为上。吕监军毕竟不是中央大员,一时半会还真不敢跟这位韩大将军翻脸,只好先忍了。
更要命的是,岳云这小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福星罩着,按说大罗城北面应该是防御最厉害的地方,结果居然让他发现了暗道,一度派人杀进去造成恐慌,光敌军兵士就斩杀了上百人,要不是苏宪诚率领大军及时赶到,说不定岳小侯爷就又灭一国了。
这件事情给整个交趾朝廷的刺激太大了。在这样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杜英武和黎太后何谋诛杀了坚决抵抗的苏宪诚,于建炎十五年二月初五,太后带着李天祚牵羊,开城投降。
不过,黎太后也留了个心眼儿,是向宋朝投降,请他们保证交趾全境不受占城国的杀戮。
对此,韩世忠面上没说什么,但当即就找到战成国使者交涉,这次大军出征,他们也出了力,但是领土要求他韩元帅一个也不会答应,因为这是我中国天子、大宋官家才能做主的事,倒是大罗城内的金银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