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人家赵顼可是躺了一天啊!只有哲宗是他的小心肝,除了早死没有错误,今天头一回挨打。
不过最让大家侧目的还是靖康耻后的那一顿打,赵匡胤真像是个受了伤的狮子,把太宗到神宗一顿好打,得亏是已经死了,不然还得再死一遍,问题是他打完了也不解气,又骂了赵煦一顿嫌他死的早。虽然不想打女人,但还是一刀把向太后钉在地上,谁让你个倒霉娘们立的这个狗屁皇帝。
吓得小一统镇(美其名曰)的周围邻居都不敢说风凉话,生怕他发疯来个鱼死网破。
这特么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大家惨遭毒手,又听说皇陵被刨,新的皇帝被人逼到淮水发誓再退一步就结果了自己,真是满腔怒火。暂时没法找贪生怕死的赵佶算账,只好一起针对向太后(神宗早死),弄得她宁可下地狱也要离开这里。赵顼表示老子还宁可打光棍也不想再见你。
但是谁想到这个皇帝全然不似他们,南阳稳住了,收复旧都了,尧山胜利了,斩了完颜娄室。随着好消息越来越多,太祖怒气渐渐消退,才终于不那么打人了。
等到赵玖灭了西夏、金国,他们搬到了大一统镇,赵匡胤终于变成了和蔼的邻家伯伯,除了那次想起熙宁年间与交趾一战的耻辱,挨个踹了一顿后,这还是第一次打人。
不过赵匡胤也承认李世民说的,“只要是我宋朝的皇帝,就算不是我直系子孙,那也得认我这个祖宗,哈哈哈,行了赵煦,都是以前对你太过宠爱了,你看这么不经打,回去好好练练,不然赵佶和赵桓下来,你就这么放过他们了!”
赵煦疼得还是说不出话来,只好默默退下。结果不久之后的一个早晨,大家再次被宋朝皇帝的狂笑吵醒,一看是赵煦,都不怕了嚷嚷道:“还没完了,你家又遇着什么喜事了,赵佶死了?”
赵煦看是唐代宗李旦,笑道:“李兄莫气,我有儿子了,赵玖那孩儿入嗣于我,承继哲宗宗祧了。”
又招呼每个看得见的人,道:“晚上我设宴,大家都来喝酒哈,孟氏,你也来,好歹小玖认你为母了。”
第八十七章:大鱼出水面
李邦彦这个名字,赵久当然不陌生,这么些年,为了反复用靖康耻来激励全国人民抗金,对于那些道君渊圣时期的投降派,他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了,当然也多亏了吕好问相公的不断科普(小杨毕竟没到那个层次)。
这人据说外表俊爽,美风姿,自号“李浪子”。同时擅长戏谑,能踢蹴鞠,常常把街市俗语编为词曲,非常符合太上道君的选人标准。
不过这么一个靠率须拍马、讨好宦官上来的人,你告诉我他有那么大本事吗?
《第一氏族》
乔贵太妃道:“事关我儿性命,岂敢胡说八道?官家,您大约也知道,您即位后,李公相因李邦彦主和误国,将他贬为任建武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浔州(今广西桂平)。几年后公主出生天下大赦,因他到底不曾投降金人,所以得以回归江南。这等人却是没有蔡京之流的本事,对国家也毫无建树。可若是这说起揣度人心来,可是高手。当初妾侍奉太上道君,他之蝇营狗苟,冷眼看得明白。”
赵久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果然是能给赵佶生七个儿子,在他那三位数的后宫里屹立不倒的人物,虽是内宅见识,倒也算以小窥大了。
于是道:“那等下朕命宰相来,你就在帘后清楚明白地把经过和自己的推测说出来。”
乔贵太妃胆怯道:“妾一妇人,对官家说也就罢了,可是对着外臣.......”
赵久正色道:“太妃还以为这是赵氏家事吗?这是社稷存亡之事。焉能不与宰执知道,朕不怕。”复又缓了缓神色,道:“太妃当知,你一妇人,我不会难为,可赵杞(景国公,乔氏长子)等人犯的事,足够朕送他们一壶牵机药,或者送到崖州去,但若太妃检举有功,朕怎么能让你老无所依呢?”
乔氏脸色骤白,看着眼前气定神闲的年轻帝王,一阵哀叹,难道还有其他路供她选择吗?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