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来,即被授职从三品工部侍郎,十九岁的紫袍重臣,令世人歆羡侧目,羡你有个好出身,天之骄子,三年一科举,探花郎多的是,可天下却只有你沈明郎,这么一位独一无二的探花郎。

而我,纵为榜眼,可因为出身只是小吏之子,放榜后,规规矩矩地循例做了七品翰林院编修,纵是后来承蒙圣恩,被破格提拔为从五品侍讲学士,换穿了绯袍,但就只这么一个并无实权的文职,都因我出身寒微,并非世家子弟,人后受了许多闲话,遭受颇多非议。

想来此后就算能得圣上青眼,圣上也得顾及世家之言,难以再超越世家子弟晋升速度,对我破格擢升,青云直上,对明郎你来说,十六七岁时即已轻松得到,可对我,至少得花上十六七年。”

沈湛回想先前圣上有意晋升慕安兄官职,提拔慕安兄进六部,但也知以如此快的擢升速度,将一平民官员送入六部,必将遭到世家非议,圣上近年来与诸世家关系良好,并不愿节外生枝,曾想以他武安侯沈湛,私下请求圣上提拔舅兄的名义,来擢升慕安兄。

而他当时疑心慕安兄与妻子有私情,有意顺着圣心,提议且将慕安兄擢升调离京城,但又怕妻子知晓后,对他生怨,故而迟迟犹豫不决,在圣上两次三番暗示此事时,都没有做出明确表态,圣上也就暂未再提,直到如今。

世家与平民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纵是能力品行相近,平民官员的晋升之路,也远不如世家子弟顺畅,纵是圣上先前有意破格提拔慕安兄,也会顾及世家所想,心存顾虑,慕安兄所说,全是实情。

沈湛沉默不语,又听慕安兄道:“心有鸿鹄之志,却不得不被世俗身份所绊,十六七年苦熬资历的光阴,人的半生都已过去,心气神或都早早耗尽,我不愿这样等,而想改变这样的状况,眼前正有一条捷径可走。”

慕安兄朗然望着他道:“只要能成为驸马,转眼之间,我便可与世家子弟,平起平坐。”

纵是自听慕安兄说起平民仕途之艰时,心底就已经有了这样的猜测,可亲耳听慕安兄说出昨夜行事的意图,沈湛心中犹是深深惊颤,慕安兄在他心中,一直是端方君子,视名利如浮云之人,怎会如此,怎会如此……